論作者、編者、學生、教師四位一體

發布時間:2016-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唐山師專 王相文

所謂作者、編者、學生、教師四位一體,是指編者的意圖要體現作者的寫作主旨與《大綱》對學生的要求;教師的指導既要落實編者的意圖,又要適合學生讀解的心理。作者、編者、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優化為合四而一的有目的行為的信息傳遞、接收和反饋的系統。在語文教學中落實“四位一體”,對實現語文教學的科學性、整體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提出“四位一體”的依據是什么呢?

一、由教學系統的整體性所決定

根據系統論原理在語文教學這個系統中,教材(是由作者創作的原初文本與編者所編寫的提示、注釋、練習的綜合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有機整體。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憑借,它聯系著教師和學生;教師把教材轉化為知識信息傳授給學生,轉化為訓練材料對學生進行訓練,其作用聯系著教材和學生;學生是教學對象,他們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習教材,直接聯系著教師和教材。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就決定了閱讀教學過程必然是作者、編者、學生、教師相互關聯的統一體。否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便不能全面體現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

二、依據閱讀行為的特點

從閱讀行為看,師生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即作品(教材)的“隱含讀者”,只有進入教學領域之后,師生才分解為教與學的主體.這兩個主體,一個發揮主導作用,一個發揮主動作用,統一于“教學相長”和協調的發展中,形成教師勱灘莫堊生的雙向交流的教學結構.在此,我們必須強調,教師把高度的責任心和對閱讀內容追求的情感溶入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和方法中去,必然會產生巨大的魅力,從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唯有如此,在閱讀教學中,才能呈現出師生間在認知、情意、個性、才能、氣質等心理因素相統一的心靈的交融、碰撞與共鳴.從而使師生對特定的閱讀內容心靈活化,成功的實現師生間情感升華和共同的發展.

三、是優化教學系統的需要

課堂教學系統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教材(作者與編者的結合體),彼此間立體交叉形成復雜的多邊關系。在閱讀教學中要使教學系統的結構達到最優,就必須落實“四位一體”,使之充分協調。作者的表現意圖,編者的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接受意向應力求在課堂教學中最大程度地趨于一致。三者之間的調解者是教師。作者所表現的,編者所要求的,都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才能在閱讀分析中發現、領悟并掌握,使教學系統得到優化。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四位一體”呢?

一、追尋作者原意

追尋作者的原意,是傳統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因為作品文本最初是由作者創造出來的。作者賦予了意義,把自己的觀念、意識注入作品,因而追蹤作者的原初意義,就成為閱讀的第一步。在語文教學中,尤其要強調復現作者的原意。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边@里明確指出:要理解作者,必循他的思路,進入他的胸境,才能與之契合。這是閱讀的基礎,理解課文的必由之路,更是編、教、學的起點(蔣成《語文課文讀解理論與方法》,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同時中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必須了解時代及作者的身世和所處的環境,才能準確地理解課文的題旨。

譬如,教學《桃花源記》,就應使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身世,清楚其雖有“大濟蒼生”之志,但身處社會動亂,壯志難酬,以深刻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寄托的社會理想及所表達出來的局限性。再如教學《孔乙己》應指導學生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孔乙己的生活環境,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孔乙己的悲劇下場,去閱讀課文,這樣才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確孔乙己之所以淪落的根本原因,以及作者所持的批判態度。

二、貫徹編輯意圖

語文教材與一般讀物的根本區別在于,它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宗旨和教學計劃,按照特定讀者(年齡不同,程度不同的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認知規律編制而成的、循序漸進的、有系統的傳授知識的特殊讀物。為了做到“利于教又便于學”,經過改革和探索,教材的編寫者們將語文教材精心設計精心編寫為知識系統、范文系統、作業系統和導學系統(參見顧黃初《語文教育論稿》53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從而使課文的讀解成為有目的行為的信息傳遞、接收和反饋的系統。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首先明確編輯意圖,把握教學目標,并以此統覽設計過程,有效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訓練.

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曹劌論戰》一文,在單元提示中要求“要繼續進行誦讀訓練以增強語感”。課文的訓練重點,編者確定的第一項就是“背誦這篇文章”。課后練習第一題就是“朗讀全文多遍”。并提出要求“放慢速度,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話的完整意思”。第二題就是“背誦這篇課文”,并要求“可用兩人對話的方式進行練習”;在該文的“閱讀提示”中編者要求“想一想,魯國戰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據此,課后練習第五題編者做了如下設計:“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說說,“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在進行此文的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認真領會編者所寫的“單元提示”、“訓練重點”、“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各題的訓練目的。在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時,要將聽、說、讀、想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教學環節上要安排教師的朗讀示范,并對學生的朗讀根據編者所提的各項要求給予確定的指導,直至熟讀成誦,“增強語感”。指導學生讀解的設計,必須根據“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搞清“每句話的意思”。特別是要對“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和“忠之屬也”等句務必搞清楚。這樣才能使學生理解“‘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民本”思想,從而把握本文主旨。如此處理教材,才能較好地貫徹編輯意圖,使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

三、引導學生參與

在整個讀解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接受主體的作用。首先,要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確定的讀解目的,積極參與讀解活動。課前要預習,了解課文內容和編者意圖,如《背影》的教學設計,要安排課前指導學生熟讀課文并認真閱讀預習提示,把握本文的寫作緣由及學習本文的重點。課上讀解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才智,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主觀認識,注入到課文中去,參與課文意義的生成。盡可能多地吸取一些信息,務求了然于心。如《背影》四次寫“我”流淚。教學時,可讓學生進入“兒子”的角色,體會并說出每次流淚時的心理活動,能使學生于動情中加深對作品中心意思的理解。其次,要引導學生整理歸納,識記鞏固。對所獲取的信息或意義,要進行分析、綜合,經過篩癬歸類、排列后存入大腦,并作必要記憶,務求鞏固。如劉福增老師對《荔枝蜜》教學設計,在“教學效果檢測”的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如下內容:1倍磷甲忠簟#勃苯饈痛室。3囆结构提纲8爬ǘ我。4筆槊婀檳芍行乃枷。5背诵膶懽h論抒情段。6蓖瓿煽魏罅廢啊H绱說陌才牛對學生掌握本課的學習內容能起到整理歸納、識記鞏固的作用。

[論作者、編者、學生、教師四位一體]相關文章:

1.“雨”字在第四位的成語

2.《四位數的寫法》教案

3.“從”字在第四位的成語

4.“及”字在第四位的成語

5.小學教師思想匯報式樣_論追求與理想

6.淺論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論文參考

7.有關教師對學生的評語

8.學生的辯論賽主持詞

9.高一學生期末教師評語

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午夜a级日本一区 |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