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市中學吳志華
時常在中央或地方電視臺的新聞里看到一些熱鬧的捐款場面:為邊遠貧困地區(qū)的、為身邊困難家庭的、為國家殘疾事業(yè)的、為政府實事工程的……通常,鏡頭的特寫總是幾個活潑可愛的學生,他們把自己的所謂“零用錢”虔誠地放入捐款箱,依稀可辨的是鈔票的面額,一百元的、五十元的,十元的。我不知道新聞編輯們這樣做的意圖是什么,表揚贊賞當然是無可非議的,但作為一種教育引導措施筆者卻不敢茍同。
眾所周知,學生只是消費群體,他們的捐款說到底無非是在消費家長的錢。當家長們毫不吝嗇地為他們付出時,家長們希望看到的是他們健康的成長,誰都可以想象得出,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視教育為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的社會,家長們的毫不吝嗇的付出帶有多少的無奈和艱辛,其中肯定也不乏苦澀,但這些,我們的家長們并不樂意讓他們的孩子感受出來,孩子們對這些也似乎沒有過問的必要。由于學校整體氛圍的純潔性,目前一些政府部門或群眾團體一遇到什么捐款任務(其他還有這樣那樣的儀式),馬上會很自然地想到學校,他們考慮的是場面的隆重熱烈,捐款效果的集體效應。沒有學生敢于在這樣的場合下說三道四,相反有人捐十元,就有踴躍爭先捐百元的,而且有這種不落后心態(tài)的學生為數(shù)不少,很少有人問一下學生他們的錢是哪來的,其實問和不問又有什么區(qū)別呢?經(jīng)常有記者這樣解釋:可愛的孩子們捐出了他們的“零用錢”,可是估計連這樣寫的記者都知道這句話是如何的顯出自欺欺人的可笑。“零用錢”?孩子們的零用錢是哪兒來的?歸根到底,學生們捐的哪一分不是父母的血汗錢?天真的孩子們?yōu)榱死蠋煛⑸鐣谋頁P高興得整晚睡不著覺,我們的家長們或許應該也在為孩子的進步感到高興,因為,家長們都有這種想法:老師、社會的表揚不是錢能買得到的!
捐款過程中貧困孩子的踴躍會深深刺痛我們的心。小慧的父親出車禍癱瘓了,司機逃逸不知所終,母親下崗了,要強的母親承擔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擔,她教育小惠,窮咱們不怕,窮要有志氣。小惠很懂事,學習成績好,在班級里還是團支部書記。她從來沒有在同學及老師面前提起過自己的家庭困難。捐款時,一句干部帶頭讓她困窘不堪,母親知道后,告訴她:“以后捐款你就是不能比其他孩子少,錢媽媽去掙。”掙錢那么容易?能不能向同學老師講明真相,少捐或者不捐呢?母親和小惠同時相當堅決地搖了搖頭。我不知道對她們應該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欽佩,抑或責備?
所以我倒主張除了以捐助身邊的同學為目的的象“一天一分獻愛心”之類的小希望工程之外,捐款,就別再打擾我們的孩子了。目前,一些中小學校除了政策允許的減免學雜費措施之外,老師也自發(fā)采取“一幫一”或“幾幫一”的措施幫助身邊的困難學生,而團委、學生會發(fā)動的小面額捐款也未嘗不可,但千萬不要以捐款多少來評價學生的愛心,一個困難家庭的一元錢或許要比一個大款子女的一百元錢來得沉重得多。
[捐款,別老盯著中小學生]相關文章:
1.老司機撩妹語錄
2.老司機的年終總結
3.國旗下演講稿:學會尊老敬老
4.別老母閱讀答案
7.別做錯事散文
9.老橡樹閱讀答案
10.老核桃的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