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5-07-19 09:27:23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10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周圍環境以及身體上的各種"洞",并且初步了解一些洞的用處。

  2、通過親身的操作和同伴之間的討論,對"洞"有好奇感。

  教學準備:

  ppt,簡筆畫"小人"圖,筆若干、各種有洞的物品和圖片若干

  教學目標:

  一、發現周圍生活環境中的洞

  1、找“洞洞”游戲

  師: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參觀洞洞王國哦!你們看到過洞洞嗎?在哪里看到過洞洞呢?

  你們看,這是什么?原來是洞洞王國的大門,等下我們鉆過這個洞洞就到了洞洞王國了。到了洞洞王國后,你們要仔細找找哪里有洞洞,這些洞洞是用來做什么的哦!聽清楚了嗎?

  發出敲鈴鐺的聲音。

  師:這個是什么聲音?這個是我們洞洞王國的鐘聲,聽到這個鐘聲后,你們一定要馬上做到座位上,因為國王要講話了。聽清楚了嗎?

  幼兒自由探索和談論。

  2、說說自己找到的洞

  敲鈴鐺,讓幼兒做好。

  師:你找到了什么洞呢?你知道這個洞是用來做什么的嗎?

  師找出幾樣東西讓孩子說說洞洞在哪里,這個洞洞可以用來干什么?

  師小結:恭喜你們找到了那么多的洞,還知道了洞有各種各樣的`作用,有的洞可以用來裝東西,有的洞可以讓東西進出,有的可以讓東西掛起來。你們的眼睛和腦子都很厲害!

  二、發現身體上的洞

  師:洞洞王國的國王說,他的這個洞洞王國還少一些身體洞洞,希望你們能幫助他好好找找。

  什么是身體洞洞?

  到底身體上有哪些洞洞呢,你們可以看看自己的身體,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身體,還可以去問問后面的老師,找到后就畫在這張身體紙上,聽清楚了嗎?紙和筆在你們座位的袋子上,拿上你們的筆和紙去找找身體上有哪些洞吧!

  幼兒探索操作

  師:你找到了哪些身體洞洞,你知道這個洞洞用來干什么嗎?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身體上有哪些洞洞,這些洞洞是用來干什么的。

  教師閱讀繪本

  師小結:哦,原來我們的身體里也有那么的洞,有的洞洞是用來聽,有的用來看,有的用來吃,還有的是把我們身體里的臟東西排出來的。洞洞世界真奇妙呀!

  三、變洞洞游戲

  音樂聲起

  1、用自己的身體變洞洞

  師:你們幫助國王找到了那么多的身體洞洞,他要和你們一起玩游戲了哦!先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變出一個洞洞來。

  你能變出一個洞洞來讓這個皮球來鉆一鉆。

  你們能變出一個洞洞來,讓我來鉆一鉆嗎?

  我來變出一個洞洞,請你們來鉆一鉆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在一次上網中無意看見了巧虎樂小游戲,那時候看到這個網站小游戲蠻多的,于是我帶著一位親戚家的小孩子( 5 歲)一起玩這里面的小游戲,其中里面有款巧虎烏龜連環碰小游戲對幼兒的觀察力和認識圖形有比較大的幫助,于是我就想到可否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呢?于是我就開始嘗試設計此教案。

  一、 活動目標:

  1. 鍛煉幼兒觀察力的發展

  2. 能認識圓形,三角形,長 方形,梯形。

  二、活動方法:采用討論法,情境法,游戲法

  活動準備: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這些頭飾各 3 個;有關圓形,三角形,長形,梯形的圖卡各一張;錄制好的大海海浪的聲音。圓形卡,三角形卡,長方形卡,梯形卡各 12 張。

  活動過程:

  一、 開門見山

  由教師把形狀圖卡黏貼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幼兒以討論的形式,讓幼兒自由討論在生活中見到有這些形狀的有哪些。或者在教室里找到有關這些形狀的相關物品(如:小朋友們,看到老師在黑板上貼的這些圖形了嗎?請你們想一想在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有這些形狀的呢?你們也可以去教室找一找,看看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是和上面的形狀是一樣的?)討論完之后,教師向幼兒解說這些圖形名稱。介紹完就引入下一個游戲環節。

  二、游戲活動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這些圖形的名字之后,現在老師要給這些圖形施加魔法,讓這些圖形變成小魚,然后請小朋友們幫小漁夫抓住每條小魚,好嗎?

  1 、由教師制定一名幼兒當漁夫,另外制定 12 名幼兒當小魚,其余當漁夫的小幫手。

  2 、播放錄制好的'大海海浪的聲音, 12 條小魚和漁夫同時入場。

  3 、師: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小漁夫要到海邊捕小魚,看!這里有好多好多的小魚啊,他們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教師引導幼兒讓他們在活動場地中像小魚游來游去)。可是漁夫卻釣不到小魚。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快快幫助漁夫抓到他想要的魚吧。

  4 、由漁夫從圓形卡,三角形卡,長方形卡,梯形卡中抽出他想要的形狀卡。然后示意給漁夫小幫手看。幼兒根據漁夫出示的形狀卡去抓捕,抓到之后到制定的區域去(由教師提前畫好一個大圈,能容納 12 人)

  5 、全部抓完之后,師:今天小朋友們真的很出色噢,各個都很棒,你們都是小小漁夫的好幫手,幫助小漁夫抓了那么多的魚,小漁夫很高興,他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三、活動延伸

  設計一個版塊:圖形大世界。讓幼兒通過這次活動回去注意觀察身邊的圖形,叫爸爸媽媽用相機拍下來,把拍出來的照片展示在圖形大世界。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大家一起動手養蝌蚪,愛護蝌蚪。了解蝌蚪怎樣變成青蛙。

  2.培養幼兒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操。能夠和動物做朋友。

  二,活動準備

  魚缸一個,自制捕魚網,水桶,蝌蚪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昨夜下這么大的雨,好些小生命蹦到走廊上,來我們學校做客啦。這是什么呀,原來是小青蛙呀。他們在找媽媽呀。我們一起來做媽媽,玩個蝌蚪變變變的.游戲吧。

  2.老師帶領幼兒到小池塘邊撈若干蝌蚪回學園,把它們養在魚缸里。幼兒扮演媽媽的角色,由老師分配,設置自然角,每位幼兒輪流照看小蝌蚪。

  (二)蝌蚪寶寶變變變

  1.每天早晨讓幼兒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從卵——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沒有了的過程。

  2.教師小結青蛙的成長過程

  (三)讓我們的青蛙寶寶去找媽媽

  1.老師講解青蛙的功能,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幫助我們吃田里的害蟲。

  2.幼兒享受放生的喜悅,教師和幼兒一起把青蛙放生到水里,大家和青蛙說再見。

  3.教師表揚盡心盡責照顧蝌蚪的幼兒。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名稱:《頑皮的影子》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欲望。

  2、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并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能力。

  準備活動:知識準備:

  1、知道鏡子會反光,了解平面鏡的特征。

  2、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

  物質部分:

  1、白志、手電筒、固體膠若干。

  2、烏龜、小鳥、牙孜、風車,電扇、蝴蝶等各種形象若干。

  3、教師范例一份。

  組織形式:集體教學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打開應集燈,照在墻上同幼兒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兒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兒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長短的影子。

  教師關掉燈,提問:“為什么會產生影子呢?”

  二、 了解影子是怎樣產生的

  出示小兔并對幼兒說:“今天優質調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戲,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幫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變化。”

  讓幼兒用手電照在小兔身上,觀察光線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變化,幼兒自由發表意見,師選一幼兒代表進一步強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只有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才能產生影子。

  三、 跳舞的影子

  1、 游戲:蝴蝶跳舞

  教師操作游戲材料表演,幼兒觀察蝴蝶飛起來跳舞,但不結實操作過程。

  2、 為幼兒提供材料:手電、紙、蝴蝶、固體膠等材料,通過實驗操作啟發幼兒想辦法

  讓蝴蝶跳舞。

  3、請個別幼兒把自己探索結果告訴大家,并掩飾過程。

  4、討論:為什么有的蝴蝶會跳舞?而有的蝴蝶不會跳舞?

  5、小結: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與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

  進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奧秘

  1、提供各種形象,請幼兒任選一種或幾種材料,想想這些物體的那些部分適于活動,然后設法讓他們動起來。

  2、幼兒探索根據情況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風車轉起來,可以啟發幼兒思考,“風車”的角度折疊得是否合適?手電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風車”的活動有關。

  3、

  幼兒講述方法并交流,引導幼兒觀察和體驗,物體是怎樣活動的?

  4、你們發現什么秘密?(手電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手電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

  5、教師小結:當手電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是影子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這樣它們就跳起舞來了。

  五、活動延伸

  1、到戶外去尋找各種物體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

  3、組織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索有關內容,以保持幼兒濃厚的探索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

  2、能夠解釋雷電現象,激發關注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愿望。

  3、 知道雷電天氣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幼兒用書第1冊第44~45頁,雷電的錄像、圖片。

  活動過程:

  1、 謎語引出故事:兩個烏云小娃娃,見面就吵架、轟隆隆,轟隆隆,一個一個嗓門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淚嘩--嘩--嘩。

  2、 教師引導幼兒聽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

  (1) 教師先講述第一段故事,根據故事情節設計以下提問: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事?聲音妹妹指的是誰?光姐姐呢?她們為了一個什么問題爭論不休?

  (2) 引導幼兒討論:到底誰的傳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繼續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3) 請幼兒看錄像:聽其中光與聲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傳媒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

  3、與幼兒一起回憶生活中的風雨雷電現象,引導幼兒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樣躲避雷電。

  4、組織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做游戲"光姐姐和聲音妹妹",用自己創編的動作感受其傳播速度的不同。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實物的內容編出相應的應用題。

  2、學習列出相應算式,計算出未知數的答案。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一幅,數字卡片,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師:你們看看老師的卡片上分別有數字幾呢?

  (3、4)我們要把這兩個數字合起來變成一個大數,小朋友想一想,這個大數是幾呢?(7)。對了,我們把這樣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們一起把這個分和式念一遍。

  小結:這個分合式的兩個小數加起來就成為一個大數。

  師出示一張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數字有一個大的',有一個是小的,怎樣算出另一個小數?

  小結:把大的數字減去一個小的數字,就得出另一個小數字。

  2、嘗試編8以內的加減應用題。

  (1)師:剛才我們復習了7以內的組成,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現在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新本領〈〈看實物編應用題〉〉

  (2)師:你們看,小鳥飛來了,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先給小朋友來編一題加法應用題吧!

  天空中飛來了2只小鳥,又飛來了3只小鳥,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呢?我們可以怎么列這道題呢?(3+2=5)

  小結:加法編題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們你們會編嗎?你們看現在小鳥有幾只?又飛來了幾只?請你們一起來編一道應用題,記得編加法應用題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編應用題吧!

  天空中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呢?說得真不錯,我們也給這道題列一道算式吧!(3+2=5)

  (4)現在老師又要把小鳥給變走了,現在是1,4請你們來編一編。

  請你們來列一道算式吧!(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的加法應用題編的真好現在我們來編減法應用題。

  (天空中原來有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幾只小鳥?我們一起來列一道算式吧!(5-2=3)對了,飛走了可以用減法來算就可以知道還剩只小鳥)

  (1) 現在請小朋友你們自己來編一道減法應用題(真棒小朋友編的真好。

  (2)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請你們根據卡片上的數字來編應用題,編好的小朋友就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看下誰編的最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保護動物,產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引導幼兒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作用,能通過觀察辨別出幾種動物的尾巴,并進行配對。

  3、引導幼兒愿意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對動物尾巴的看法。

  二、活動準備

  1、兒歌《比尾巴》

  2、幼兒用書

  3、相關動物以及尾巴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配樂兒歌《比尾巴》,激發幼兒探索動物尾巴的興趣。

  (1)你在這首兒歌中聽到了什么?

  (2)每種動物尾巴的樣子都是不同的。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設置疑問,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動物尾巴的樣子。

  (1)觀看圖片,看看圖中右側的物品都是什么。

  (2)你認為他們分別像什么動物的尾巴?

  (3)你能根據左側露出的尾巴形狀猜出這是誰的尾巴嗎?

  3、教師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探索發現。

  (1)看看圖中的這些物品都是什么?

  (2)他們和哪些小動物的尾巴很像?

  (3)你能根據右側出線的一半尾巴的形狀猜出這是誰的尾巴嗎?

  4、教師帶領幼兒進入科學大探索環節,帶領幼兒在此觀察并鞏固書中的內容。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

  (1)畫面中是什么動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2)你知道為什么不同的`動物有不同形狀的尾巴嗎?

  (3)他們的尾巴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6、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其他動物尾巴的形狀和作用,拓展相關知識。

  你還見過哪些小動物?他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用處呢?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更多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帶來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五、活動總結

  教室可以用分類的方式幫幼兒記憶動物尾巴的形狀,例如長尾巴的動物有什么?會飛的動物的尾巴有哪些等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欲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蔥是一種常見的蔬菜“佐料”,營養價值很高。但是對于蔥的功用,我班的幼兒并沒有意識到。比如午餐時,經常聽到孩子們喊“老師,我不要吃這個長長的東西(蔥)”;“我不喜歡吃蔥,幫我拿走啊” ……我想,既然幼兒對蔥關注得比較少,不了解蔥的特征和多種用途,為何不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把生活中常見的蔥作為科學探索的材料呢?如果能設計一個有趣的動畫人物“蔥娃娃”,以“尋找蔥娃娃的秘密”貫穿活動始終,相信幼兒會感到好奇和親切,也能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和認識蔥并學會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

  為了引發幼兒對蔥的探索興趣,蔥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活動前我多方查找資料,了解蔥的外形特征、種類、營養價值、醫學用途等并收集了相關資料。然后,確定了以“探索蔥管的多種玩法”為活動的重難點,設計了多個有趣的操作環節,力求讓幼兒真正“學中玩、玩中學”,體驗到科學探索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在剝、捏、剪、吹等嘗試中,了解蔥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用途,發現蔥會“唱歌”與蔥管的粗細、厚薄、長短有關。

  2.能運用簡單的觀察、比較、預測、驗證等方法探索科學現象,拓展思維,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參與探索“蔥的秘密”活動,體驗發現的喜悅,萌發對蔥的喜愛之情以及關注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笛子的“發聲秘密”。

  2. 物質準備:菜籃一個,內裝完整的實物蔥若干;剪好的蔥葉、剪刀、面紙、泡泡水等幼兒人手一份;大、小盤子每桌各一;PPT《送你蔥》、蔥娃娃圖片及其錄音、頭巾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看看、說說,自然地調動對蔥的關注

  指1:“老師這兒有一首很好聽的歌,請你聽聽歌里都唱了什么?”

  幼兒觀看視頻《送你蔥》,猜猜“唱歌的人是干什么的”。

  指2:“這首歌是在菜市場賣菜的那位大媽演唱的(指視頻中的人物),歌名叫《送你蔥》。瞧,石老師現在變成誰了?”

  教師扎著頭巾,拎著裝有許多蔥的籃子扮演“賣菜人”,一邊演唱(《送你蔥》的最后四句)一邊給每桌幼兒送一些蔥。

  環節自評:幼兒對圖“音”并茂的視頻《送你蔥》很感興趣,我扮演視頻中的“賣菜人”邊唱邊送蔥的情境,大大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成功引發了幼兒對“蔥”的好奇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幼兒剝剝、捏捏,認識蔥的主要外形特征

  指1:“你可不能小瞧這些蔥,它的全身都是寶,有很多的秘密呢!現在,每人拿一根蔥,仔細看看、摸摸、說說你手中的蔥是什么樣子的?”

  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蔥的主要外形特征,重點指導幼兒如何剝蔥白外面的皮,引導幼兒捏蔥葉、掐斷蔥葉,發現蔥葉是空心的(見圖1)。在此過程中注意安全教育:剝蔥白時不要揉眼睛。以此引發幼兒對蔥的氣味等特征的關注。

  指2:“剛才小朋友們看得很仔細,發現了蔥的不少特點。現在你們瞧,誰來了?”(PPT中出示“蔥娃娃”, 見圖2。)

  蔥娃娃:“嗨,大家好!我是蔥娃娃。認識你們真高興。我的身體分為蔥葉、蔥白和蔥根。蔥葉是空心的,長長的、圓圓的,像管子;蔥根像胡須,像卷發,長在地下。我的身上還藏著許多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

  環節自評:這一環節是對蔥的初步了解。“蔥”取自自然界,富有鄉土氣息,如此簡單的材料,卻絲毫沒有減弱幼兒的探究欲望。他們被蔥娃娃的形象所吸引,在看、數、捏、剝、摸蔥等一系列動作中,親自操作、比較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幼兒對蔥葉里面是空心的,上下不一樣粗等特征印象深刻,這也為他們接下來探索蔥管會“唱歌”的秘密,積累了必要的經驗。

  3.幼兒敲敲、聞聞,了解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游戲“包蔥葉”,引導幼兒發現蔥汁及其刺鼻的味道。

  指:“下面讓我們就跟著蔥娃娃去尋找它的秘密吧!看,蔥娃娃準備了什么?有什么秘密呢?”

  PPT出示面紙和蔥葉。教師介紹 “包蔥葉”的游戲要求:先把蔥葉放在紙巾里包緊,然后用手使勁在桌上壓一壓、搓一搓,最后打開紙包說說自己的發現(見圖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發現紙變綠了,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蔥娃娃:“小朋友們真聰明,讓紙變綠的是我的汁——蔥汁,它的味道有點難聞,可是放在鍋里烹炒之后,就會散發出香味哦!”

  (2)舉例說說生活中有蔥的菜肴,知道蔥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指1:“哇,原來蔥在鍋里炒過以后,刺鼻的味道可以變成香味。誰來說說蔥可以怎么吃?在哪些好吃的菜里見到過?”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蔥的幾種常見吃法,然后結合PPT出示“蔥花蛋”、“小蔥拌豆腐”等常見菜肴圖片,請幼兒猜猜這些菜里的蔥是生的還是熟的。

  指2:“生蔥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幫我們增進食欲、增強體質,所以,蔥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蔥娃娃:“你們說得很對,我的蔥葉和蔥白都可以吃,我可是廚房里不可缺少的調料品!很多道菜里都需要我,你們還能在包子、餅干等點心里找到我呢!我的營養價值很高,的身體很,你們一定要多吃哦!” 環節自評:這一環節是對蔥的進一步認識,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而是通過“包蔥葉”游戲,讓幼兒在包、壓、敲、聞的過程中發現綠色的蔥汁及其刺鼻的味道,從而由此引出“怪味”變成“香味”的過程,幼兒感覺很神奇,紛紛迫不及待地說出生活中見到過有蔥的食品,學習和探索的欲望被大大激發。

  4.幼兒剪剪、吹吹,認識蔥的新特性——唱歌

  (1) 幼兒聽音辨聲,初步進行猜測和探索。

  指:“我們都知道多吃蔥有好處,那么蔥還有其他秘密嗎?我們一。”

  PPT中播放一段吹蔥管的聲音,讓幼兒說說“聽起來像什么?猜測聲音會是誰發出來的'?蔥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2)探索活動:怎樣讓蔥葉“唱歌”?

  指1:“蔥到底能不能發出聲音?試了才知道。來,每人拿一根蔥(有蔥尖)吹著試試。”

  幼兒試吹,猜測吹不響的理由。

  蔥娃娃:“蔥葉里面是空的,小朋友可以在它的中間和兩頭剪一剪,分別剪出不同長度的蔥管,再吹著試試!”

  幼兒用蔥、剪刀等工具自主探索,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蔥葉的中間、兩頭分別剪成不同長度的蔥管,強調吹蔥管的技巧——嘴唇貼緊蔥管壁,輕輕吹起,切忌用牙齒咬或將蔥管壓扁(見圖4)。同時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指2:“都吹響了嗎?吹響的是蔥葉的中間還是兩頭?”“長的和短的蔥管,哪種更容易吹響呢?”

  蔥娃娃:“你的蔥管‘唱歌’了嗎?能夠吹響的蔥管其實是蔥葉的中間部分,比較薄。如果選了蔥葉的兩頭部分,一邊厚、另一邊細,是吹不響的。”

  環節自評:這個環節是教學難點。我有意識地啟發幼兒逐層深入地探索:從猜測聲音到確定聲音的由來;從試吹完整蔥葉到剪去蔥尖試吹,再到不斷地剪去蔥葉兩頭,直至蔥管“唱歌”。幼兒在剪一剪、捏一捏、剝一剝、壓一壓和吹一吹的過程中,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探索興趣,并快樂大膽地表現自己。這也是一個讓幼兒逐漸累加經驗,經歷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

  5.幼兒吹吹、玩玩,在用蔥管吹泡泡的游戲中活動結束。

  (1)師幼交流:“你發現蔥有哪些秘密?”

  指:“蔥管空心,像管子,可以唱歌,還可以干什么呢?”

  幼兒大膽想象、表達,如,“蔥葉里面是空心的,像管子;蔥白的‘外套’可以剝掉;蔥汁可以讓紙變綠,味道比較刺鼻;讓蔥‘唱歌’有很多方法;等等。

  (2)幼兒探索用蔥管吹泡泡。

  教師幼兒每人一瓶泡泡水和一段蔥管,要求幼兒在正確使用蔥管吹泡泡的同時,注意發現、比較每個泡泡的形狀、大小等不同。

  結束語:“小朋友們,,為什么我們剛才吹出來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呢?這又是蔥娃娃的秘密,下次我們再跟著蔥娃娃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環節自評:這一環節的提問是開放性的,我讓幼兒盡情想象,暢所欲言,并鼓勵他們在活動后繼續嘗試。在活動的結尾,我特意獎勵幼兒每人一瓶泡泡水,既是對他們在活動中積極表現的肯定,也是本次探索活動的一種延伸。這一環節以歡快活潑的音樂、五彩斑斕的泡泡將幼兒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他們興奮、喜悅,又發現了蔥管與自己生活的聯系。

  活動延伸:

  1.在班級區角中成立“科學區”,投放泡泡水和粗細長短不同的蔥管,讓幼兒自主探索泡泡大小與蔥管粗細、長短的關系。還可適當記錄紙等材料輔助幼兒實驗。

  2.繼續鼓勵幼兒用蔥管一物多玩,如,用粗細不同的蔥管玩拼接游戲,比比誰拼的長,或進行長度測量活動等。

  點評

  (點評:唐海燕,江蘇省如東縣教育局教科室 江蘇省學前教育特級教師)

  “生活中并不缺少課程,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教師針對大班孩子對蔥的感知不甚全面的現狀,充分挖掘“蔥”這種常見植物的教育資源,設計出一個探索性比較強且適合大班孩子操作的探究性活動。整個科學活動設計精巧、有趣,很好地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首先,活動呈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設計了生活化的導入環節,將蔥與生活中“賣菜人”的角色有機融合為一體,喚醒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經驗,激發了孩子的探究興趣;二是營造了生活化的游戲情境,通過“包蔥葉”等活動,幼兒進一步感知了蔥與人們的關系,知道了蔥所有具有的營養價值,并豐富了對蔥的認識。

  其次,活動為幼兒了充分的探究時空。教師能緊扣主題,組織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讓幼兒在與蔥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撥撥、捏捏、敲敲、聞聞、剪剪、吹吹等活動,了解了蔥的營養、食用價值,發現蔥管的“唱歌”、“吹泡泡”等游戲功能,經歷了對事物由外部特征到內部結構的探究過程,發展了觀察、思考等多種能力。從活動過程可見,孩子的探究是充分的、主動的,也是快樂的。

  (本教案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幼兒園‘三元融合式’科學教育案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教學、學習目標及相對應的課程標準: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觀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紋圖樣,讓學生認識每個人指紋的獨特性,學習一些觀察與研究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2.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對自己指紋的觀察,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提出合適的問題。能根據問題,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方案。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觀察、研究和實驗中培養學生樂于合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科學學習中讓學生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每個人的指紋具有獨特性。提出合適的問題,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透明膠帶、剪刀、白紙、表格、放大鏡、圖畫紙、印泥、橡皮泥、水彩筆、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魔術“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看魔術表演?接下來老師就來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不過表演魔術可是需要助手的,你們誰愿意來做老師的助手呢?不過老師要選的助手是有條件的。出示課件。

  (一、我是班中最高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氣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瓏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氣也很小。)

  請兩位同學上臺,老師請他們留個手印做紀念。取白紙在白紙上印手指印。

  師:老師把這兩個手指印調換一下,現在不知道是誰的手指印了。不過沒有關系,老師很快就能分辨出來。(教師給大家做一個實驗: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屬瓶蓋里慢慢加熱,移近白紙,白紙上便會出現清晰的棕色指紋。)

  師:現在看到了什么?(教師把分辨出來的手指印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老師的魔術是不是成功了。給老師一些掌聲吧。你們知道這手指印是什么嗎?(指紋)。

  2. 出示幻燈片(導入奇妙的指紋一課)。

  二、 新授

  (一) 研究指紋

  1. 提出問題。

  師:指紋這么奇妙,你們都想研究關于指紋的什么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直接在課件上展示出來。)

  2. 篩選問題。

  師: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是真多啊!現在請你們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的問題,哪些我們可以在這一節課上就能解答呢?

  (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

  問題:

  (1)我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2)我的指紋和同學的一樣嗎?

  (3)我和老師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二) 拓印指紋

  1. 導入。

  (1) 你們是否知道你的指紋在什么地方呢?誰能給老師指一下?

  (學生指出自己指紋的位置)

  (2) 那好我們就開始研究吧!(找一位學生,拉著學生的手走到教室的一端)用放大鏡觀察一下吧!(再走到教室的另一端)在燈光下觀察一下吧。(面向全體)我想在酒精燈上加熱一下大家說行不行啊?在液體里泡一下可以嗎?

  (3) 這樣觀察太麻煩了,誰能給老師想一個辦法?(引導學生說出把指紋拓印下來研究)

  2.拓印指紋。

  (1) 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要把指紋印下來。和自己的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把我們的指紋印下來呢?(學生討論)

  (2) 教師提出要求

  ·小組成員互相幫助

  · 注意紀律,不要大聲喧嘩。

  · 注意衛生

  (3) (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拓印,教師巡視指導)

  (4) 考察學生的方法,及時的發現并給予表揚。

  (5) 展示一下自己拓印的指紋。

  3. 研究問題。

  (1)分小組研究問題。討論交流研究方法和在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布置要求:①搞好分工。②注意紀律。③做好記錄。

  (2)集體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動起來。可以向其他的同學借指紋;也可以向老師借指紋。

  (3)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做好紀錄。

  4. 交流答案,展示研究成果。

  (引導學生將研究的方法、過程、研究的結果和遇到的問題都說出來。其他學生認真地傾聽。)

  5. 指紋的分類。

  ① 教師出示三種指紋類型,主學生觀察它的形狀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種物品十分相像?根據自己的觀察,給這種類型的指紋起出自己喜歡的名字。(適時的表揚學生的回答)

  ② 總結出:人的指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弓形、箕形、斗形。(幻燈出示三種類型指紋的特征)

  ③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指紋屬于哪種類型。

  6. 知識擴展。

  (1) 師:現在到了獎勵的時間了,老師這有一本有關于指紋知識的小冊子。這上面有我們剛才在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這是一本贈給熱愛科學,樂于思考的孩子的。你們是不是這樣的孩子呢?請班長代表全班同學到臺上領下去。

  (2) 指紋畫創作

  ① 向學生展示一些中外有趣的指紋畫。

  ② 鼓勵學生自己創作指紋畫。(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進行指紋畫創作)。

  ③ 展示自己的指紋畫。(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指紋畫進行評價)

  (3) 特色作業

  ① 回到家后把爸爸、媽媽的指紋拓印下來做一個家庭指紋檔案。

  ② 研究一下自己的趾紋。看一看你的趾紋和你的指紋有什么相似或是不一樣的地方。

  三、 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我們本來很熟悉但又不太詳細的知識,它是我們的朋友——指紋,有關于它的知識,你們還想再繼續研究嗎?那么,這項研究就交給你們了,老師祝你們成功。下課。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科學活動教案07-25

科學活動教案10-13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8-01

[合集]科學活動教案08-05

【優】科學活動教案07-25

[優]科學活動教案07-25

(合集)科學活動教案07-28

科學活動教案【必備】07-29

科學活動教案(實用)07-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日本一本区免费中文高清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综合卡通欧美日韩亚洲 | 天堂亚洲性爱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