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不同恐龍的形態找出與它們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能根據學習的需要,從各種渠道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
科學知識:
了解一些有關恐龍的知識。
知道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與恐龍有關的各種問題,并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和作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教學準備:
關于恐龍、恐龍化石的文字、圖片、模型以及多媒體資料。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 導入:
出示各種恐龍模型或圖片。
同學們這是你們很感興趣的吧,今天,就讓我們進入時空隧道,回到 6500 萬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爬行動物——恐龍。(板書)
二、 了解關于恐龍的知識:
1、關于恐龍的知識同學們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說說嗎?
2、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匯報、交流。(將匯報的內容分成幾個主題,圍繞主題展開。)
4、我們的'地球已有 45 億年的歷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 38 億年的歷史。這 38 億年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滅亡。我們都知道恐龍是早已滅絕的,那么這些模型、圖片和影片又是根據什么復制出來的呢?
三、了解恐龍化石被發現的歷史,以及恐龍骨架被還原的過程。
1、誰能給我們講講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學生簡單介紹恐龍化石被發現及還原的過程。
3、同學們從課外書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如果有條件最好能有相關的碟片
4、從故事中我們知道恐龍化石給我們提供了幫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學家,你發現了一塊恐龍頭骨化石,你能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呢?
5、引導學生從頭骨大小或牙齒的尖利程度等展開合理想象,推斷這只恐龍的體形和食性,讓學生體驗到化石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6、小結:我們今天能夠看到恐龍骨架的形成過程,包含著科學家們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據恐龍的外形猜想它內部的骨架結構。
1、出示各種恐龍的圖片或模型。
同學們你認識這些恐龍嗎?能說出它的名稱嗎?(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各種恐龍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觀察每一只恐龍最獨特的地方。)
2、作為一名小考古學家,你們應該能粗略地描繪出內部的骨架結構。
分組活動,每個人試著畫一畫。
3、出示各種骨架模型圖片。
根據你剛才描繪的骨架請你將這些恐龍和它們的骨架一一對應起來。
學生分組活動。
4、交流、匯報,說說這樣對應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對恐龍有了更加細致、全面的了解,同學們對恐龍的興趣更濃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興趣的內容跟同學們交流,或者觀看一部跟恐龍有關的影片。
2、了解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想。說說你的想法。
板書設計:
消失了的恐龍
關于恐龍的知識:名稱、種類、生活習性等
恐龍化石的發現及骨架還原的過程
外形對應骨架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
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電流熱效應跟電阻、電流大小以及通電時間的關系,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學生是普通學生,思維反應比較慢,需要逐步引導,又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習常常是“只聽不動手,聽了又忘記”的'怪圈中重復。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改變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索電流的熱效應跟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
【重點與難點】
重點: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阻、電流、通電時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焦耳定律。
【教學準備】
學生電源、導線、開關、電阻絲、燒杯、溫度計、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課件(flash課件)
【板書設計】
四、電與熱
1、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轉化成熱能。
2、為什么電爐絲熱得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熱呢?
3、演示實驗: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
結論: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有關。
4、焦耳定律:
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大量的實驗,于1840年精確地確定了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即焦耳定律。
內容:電流流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 。
公式:q=i2rt
符號的意義和單位:i—電流—安(a) r—電阻—歐(ω)t—通電時間—秒(s) q—熱量—焦(j)
5、電熱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課前活動
播放關于電能應用的錄像
·引入新課:
介紹生活中的電熱器。
提出問題:熱量是從哪里來的?
設疑:電爐絲通過導線連入電路里,電爐絲熱得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這是為什么?
提出問題: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什么因素有關?
科學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胡適的文學常識及演講的相關知識
2.學習用本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擺事實的論證方法。
3.理解作者對愛迪生評價的內涵,培養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和熱愛科學的品質。
【重點】
1.對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擺事實的論證方法的理解。
2.學習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難點】
通過較有深意的句子體味愛迪生的可貴品質.
走進新課
1、通過上一環節的交流感悟,同學們很有激情的大聲喊出“愛迪生”的名字。
2、看愛迪生的圖片及他的幾項發明圖片,對愛迪生有進一步的了解。
3、本文選自《胡適文集·胡適演講集》,是為紀念愛迪生這位“發明大王”而寫的一篇演講稿。愛迪生是美國發明家。幼年貧困,勤奮好學,一生得到專利的發明1100項,其中包括留聲機、電報機、有聲電影、電燈。其中為了尋找合適的電燈絲,他先后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
4、演講辭是一種適用性比較強的文體,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通常包括開場白、正文、結尾三部分。常用的開場白有點明主題、交代背景、提出問題等。正文部分必須有重點、有層次、有中心句;結尾要簡潔有力。演講辭屬于議論文范疇。
預習檢測
1、本文作者 ,現代學者,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愛迪生是 國 家,他一生中得到專利權的`發明有 件,請舉出兩個 。
2、按拼音寫出漢字。地yìn( )子 gōng( ) 維péng shā( )
cù( )新 耳 lóng( ) 八 fān ( )
3、本文是一片演說辭,演講,就是向聽眾宣傳自己對某種事物或 的看法、主張以及自己持這種主張的 。多用 的表的方式,相當于一篇文,多用 ,有鼓動性。
4、談談對愛迪生的了解。
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在這篇演說辭中,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什么?
2、文章第1、2段對愛迪生進行了高度的贊譽,說他是 ;第3、4段用愛迪生終身做實驗的事實來論證他具有為科學而現身的精神;然后列舉大量的事例論證愛迪生的 精神;最后用愛迪生一生耳聾而不悲觀的事實論證他 的人生態度。
3、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提及林肯,用意何在?
5、引用打油詩有什么作用?
6、作者為什么說“愛迪生是科學的圣人”?他如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
精品細讀
1、從文中找出作者對愛迪生及其發明進行評價的語句,說說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
2、從愛迪生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像愛迪生的生命長河里,科學實驗是主流,像他這樣人,你知道的還有誰?能講一講他的故事嗎?
課堂質疑
針對預習中和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還未解決的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完成。
課堂小結
這一節你學到了哪些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加以總結。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擺動,知道擺動的規律——擺線短的擺動得快。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讓學生認識了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
二、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
(1)支架:在鐵架臺或木支架的橫梁上安一個掛鉤。
(2)單擺:3個。用細線和螺絲帽做成,細線一端在螺絲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個結,使其成為一個套,能掛在支架的鉤上。在3個擺中,有2個擺擺線長短相同,擺錘輕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絲帽);有2個擺擺錘輕重相同,擺線長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帶擺的鐘。
3.掛圖或投影片:擺鐘、蕩秋千等。
三、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出示擺鐘(或掛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什么東西,它有何作用?
2.讓學生觀察,然后說出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板書課題。)
(二)猜想假設
出示實驗裝置——單擺。我們用這樣一個裝置來實驗。在一根細線上栓一個重物——鉤碼,在線的上端系一個套,通過套把線掛在支架橫梁的鉤上;用手輕輕推動鉤碼,它就會像鐘擺、吊燈一樣擺動起來。我們把這個實驗裝置叫做“擺”。每個組有3個擺,各組任意選擇一個擺,把它掛在支架上,觀察它是怎樣擺動的,擺動有什么規律。
(三)制定方案
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四)實施探究
(1)學生分組安裝、觀察。
(2)匯報觀察結果。
講述:擺在擺動時,擺出去,再回來,叫擺動一次。
(1)學生分組觀察:通過變換鉤碼的數量和變換吊線的長度,記錄擺的'擺動次數。
(2)討論:通過以上觀察、實驗,你發現擺動有什么規律?
(鉤碼的數量不影響擺動次數;吊線的長度越短,擺動越快。)
(3)學生分組實驗-為什么擺會慢慢的停下來?
(4)指導學生認識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5)討論:
①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么?為什么?
②現在你知道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即什么樣的擺擺動得快?什么樣的擺擺動得慢?)
(6)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沒有關系,與擺線的長短有關系,擺線短的擺動得快。
3、做一個聽話的擺-通過改變擺線的長度,分別讓學生做出一分鐘擺動50次、90次的擺。
(五)展示交流
展示學生研究結果,并交流一下問題。
(1)鐘擺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擺在相同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是一定的,這樣就可以利用擺控制鐘表內齒輪轉動的快慢,使鐘表勻速、平穩地走動。)
(2)怎樣調整有擺的鐘“走”的快慢?(擺錘下有螺絲,將螺絲沿順時針方向擰,擺錘上升,相當擺線縮短,鐘擺擺動變快,鐘表便“走”得快;將螺絲沿逆時針方向擰,擺錘下降,相當擺線加長,鐘擺擺動變慢,鐘表便“走”得慢。)
(3)鐘擺的能量是哪里來的?(發條或電池是鐘擺的動力)
(六)拓展創新
用一條一米左右的細繩懸吊一個沙漏,上端固定在高處,拉動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懸掛點的位置放手,觀察沙跡的路線,記錄你的發現。
四、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喜歡大膽想象,愿意合作與交流。知道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提升幼兒的感性認識,激發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2.使幼兒學會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識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在家詢問爸媽,自己家中的電器的名稱、用途、用法、注意事項。
2.活動材料:教材想一想 說一說
活動過程:
一、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加油家用電器嗎?都有哪些電器?(讓幾個小朋友說一說,他們家有哪些家用電器。)
2.結合教材,教師歸納小結:小朋友們家中都有電器:彩電、冰箱、洗衣機……
二、指導與啟發
1.結合幼兒在家中爸媽出得到的信息。提問:你把喜歡那些電器?你媽呢?你呢?(充分讓幼兒們相互交流,然后讓幾幼兒說一說)教師的引導
2.在,讓幼兒充分討論:洗衣機、電冰箱、彩電的用途、用法,以及給全家帶來的.好處。
3.在教師的引導下,重點說明使用這些家用電器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如:安全用電小常識、愛惜保護家電、以滲透安全保護意識、節約用電)
4. 讓幼兒打開書,認識教材中的電器。然后指幾名幼兒說一說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安全用電、節約用電,愛惜保護家用電器)
效果分析:
通過教學,幼兒們對家電的有關知識非常感興趣,幼兒們發言熱烈、競相參與。子教學內容若帶領孩子們參觀實物。教師邊教學邊結合實際效果就會更令人滿意。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12-20
[經典]科學教案11-15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科學教案10-20
(精選)科學教案11-23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經典)科學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