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5-05-23 11:51:05 秦彰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通過傳球活動,可以端粒孩子們的合作能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1

  今天上籃球課,學習基本的傳接球動作,上節課教了雙手胸前傳接動作,這節課主要是擊地傳球,男生因為接觸籃球多很容易就掌握了動作,可是到了女生,感到有點吃力。首先復習上節課的雙手胸前傳球,雖然經過了上節課的練習,可是明顯還是存在問題,所以對女生還是采取了分組多練的形式。通過觀察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很多女生的力量不夠,傳球不能到位。二、動作掌握不對,部分女生傳球時采用拋的方式,接球時采用捧的形式。三、練習不夠專注,興趣不夠,練習過于拘謹。針對這些情況,我開始尋找解決方案,結合其它學科的教學特點,我突然發現,其實自己的教學中好像存在問題。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學生還存在被動學習的情況,沒有真正參與和在參與中去思考去研究的過程。教學中自己為什么不設置學生主動思考的環節,通過主動思考發現動作的基本要求,這樣不是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動作,提高教學效率嗎?于是在接下了的教學中,我設置了簡單一個環節。示范擊地傳球時采用三種不同的傳球距離(示范時傳接人員的距離超過3米):1.擊地點離接球人大約1米左右。2.擊地點離傳球人大約1米左右。3.擊地點在接球人腳下。讓學生觀察傳球中有哪些特點和不同,通過討論和交流分析每種傳球的利弊。結果讓我感到很驚訝!全體女生興趣高漲,積極主動交流和發言,分析了我剛剛傳球的特點:力量、角度、線路、擊地點不同。我問她們那種傳球方式比較合適,她們認為,第一種種情況比較好。原因是:這種情況接球人很輕松的接到球;第二種情況是球的.運行過程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接球人身前,同時需要兩次彈起,很容易被人截獲;第三種情況是球彈起時接球必須后撤,同時不易抓住。通過學生的分析和老師的引導,明顯學生對擊地傳球的正確方式形成概念,接下來的教學就變得很輕松了。學生的練習興趣也明顯提高。

  通過這個教學環節的設置。我體會到,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學生雖然在練習中體現自主練習的方式,可是在技能的掌握中不能以被動接受的形式,而是要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研究,結合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動作。這樣的教學學生受益,教師輕松,何樂而不為之!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2

  《我愛球寶寶》是幼兒園大班的一節戶外體育活動。球類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戶外體育活動,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歡呼雀躍、笑聲不斷。球在孩子們的手中特別具有吸引力,球是孩子們的玩伴,在球類活動中孩子們會玩的很開心,而且百玩不厭。

  在本節教學活動《我愛球寶寶》中,遵循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選取“籃球”作為主要球類,我以“去籃球王國做客”的情境創設為主線,組織形式內容豐富的球類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運動技能,增強了體質。本節教學活動共分為三大主要環節,每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將籃球運動充分運用其中。

  一:自由采取活動方式熟悉籃球,讓籃球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從覺著好玩變成愛玩、會玩。

  教學活動開始,在輕音樂中請出今天的小客人“籃球寶寶”,孩子們自由選擇相應的方式向“籃球寶寶”打招呼。孩子們分別拍拍、滾滾、踢踢,這正是讓孩子們嘗試自己創編玩法,熟悉籃球。在這一過程中我可以選擇玩球技能好的孩子當小老師,即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又給了孩子們充分表現的機會。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玩球花樣多了,變得更愛玩球、更會玩球了。

  二:帶著籃球穿越障礙,促進了孩子們身體機能的發展,鍛煉了幼兒的身體素質。

  我們的孩子們在“籃球寶寶”的帶領下,闖過用輪胎搭成的小山和用木板做成的小河,到達“籃球王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掌握了拍球、滾球、拋球等多種技能,手眼協調性大大提高了,使得孩子們全身各部位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身體抵抗力更強。

  三:從被動變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創新能力

  在孩子們到達“籃球王國”的`這一路上,我并沒有設定具體的方式,孩子們可以選取自己的方式方法,例如:在越過“輪胎小山”時,孩子們分別采取了跳過、爬過、鉆過等不同形式。這種主動探索的方式,使得孩子們的思維更加開闊,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提高。

  四:參加合作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社會交流能力。

  到達“籃球王國”后,在音樂中孩子們與“籃球寶寶”開始游戲。將孩子們分成三組,進行滾球接力游戲,傳球接力游戲等,每個組內的孩子們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取得勝利。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表達能力均得到鍛煉和提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本節教學活動《我愛籃球寶寶》中,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快樂和滿足,但在這一過程中,我更應該多加關注那些身體協調性差、不夠自信的孩子們,我要不斷積累經驗,讓每個孩子在球類活動中獲得發展,感受快樂。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3

  活動背景: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目標指導下,設計"彩虹隧道"傳球游戲(30人/班),使用軟式排球與彩虹布道具,預期達成雙手胸前傳球動作標準化率80%。

  一、成功經驗

  分層教學有效性

  通過"小青蛙過河"(地面滾球)、"長頸鹿傳球"(高拋球)等差異化任務,使不同發育水平幼兒均能參與

  動作達標率監測:

  基礎組(12人)從42%提升至67%

  進階組(18人)達標率91%

  游戲化設計亮點

  引入"快遞員闖關"情景:

  第1關(雙人傳球)→第2關(三角站位)→第3關(移動傳球)

  幼兒平均專注時長延長至8分鐘(常規活動4分鐘)

  二、改進方向

  空間管理問題

  出現3例碰撞事故(占10%),因活動區人均僅1.2㎡(建議標準≥1.5㎡)

  解決方案:改用"蜂窩式"站位,用地膠標記安全間隔

  個體差異應對

  2名觸覺敏感幼兒拒絕接球,后續應增加觸覺脫敏道具(如羽毛刷/不同材質球類)

  評價機制優化

  現行星級貼紙獎勵制引發5次爭搶行為

  擬改為團隊積分制(如"傳球彩虹收集器")

  三、教育啟示

  大班集體運動需平衡規則性與趣味性

  器械選擇應兼顧安全性(本次軟排球直徑22cm偏大,下次嘗試18cm認知球)

  需加強保護性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 4

  一、活動目標達成情況

  本次教學活動以"掌握雙手胸前傳球動作,發展團隊協作能力"為目標,通過游戲化設計,90%的幼兒能完成3米距離的準確傳球,且初步理解"看準目標、用力均勻"的動作要領。但部分幼兒在接球時仍存在"抱球不穩"的問題,需在后續活動中強化手部力量訓練。

  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情境創設成功點:

  以"森林小動物運果子"為游戲情境,幼兒代入感強,參與積極性高。

  使用軟質彩球(直徑20cm)和卡通籃筐,降低器械危險性。

  分層教學不足:

  對運動能力較弱的幼兒(如4名協調性欠佳者)未及時調整傳球距離(原定3米),導致其多次失敗后信心受挫。改進:下次設置2米/3米/4米三級挑戰區。

  三、關鍵問題與改進措施

  問題1:團隊意識培養不足

  引入"傳球計數制"(小組需完成10次成功傳球才算勝利);

  增加角色分工(如設定"觀察員"記錄配合情況)。

  現象:部分幼兒急于表現,出現搶球、獨占傳球機會行為。

  對策:

  問題2:動作規范性待強化

  編創兒歌輔助記憶:"小腳分開站,小手抱球像西瓜,用力推出去,對準朋友胸前發";

  在地面貼"小腳丫"站位標記,規范準備姿勢。

  典型錯誤:肘關節外展、傳球時未蹬地發力。

  解決方案:

  四、意外生成的'教育契機

  當兩名幼兒因傳球失誤相撞時,臨時引導全體討論:"怎樣才能安全傳球?" 生成三條規則:

  傳球前要喊同伴名字;

  沒準備好要舉手示意;

  球掉了先觀察再撿。這種即時性的規則建立比教師單方面強調更有效。

  五、后續優化方向

  家園配合:發放《家庭傳球游戲卡》,建議家長每天進行10分鐘親子傳球練習;

  延伸活動:開展"傳球+跨障礙"組合游戲,提升運動復雜度。

  總結:傳球不僅是動作技能訓練,更是社會性發展的載體。后續需更注重個體差異支持,讓每個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獲得成功體驗。

【大班傳球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排球傳球教學反思例文07-18

足球腳內側傳球的教學反思范文08-01

《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教學反思范文04-08

排球運傳球教學反思(通用10篇)01-11

小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傳球》 (精選10篇)11-30

《雙手胸前傳球》教學反思(通用7篇)12-19

大班體育游戲傳球教案11-02

足球傳球教學教案07-30

足球腳內側傳球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10-26

大班教學反思07-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717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专区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