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2.學會生字虎、蚊、想、甩、伯、阿和偏旁虍。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感嘆號,并正確讀出感嘆的語氣。
教學重點:反復讀小壁虎與小魚、黃牛、燕子的對話,理解它們尾巴的用途。
教學難點:讀第1段和最后一段,聯系起來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點。
教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言激趣,交代任務
1.教師先請同學們看一幅圖(出示壁虎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小動物呀?
2.介紹壁虎的外形、習性。
3.(拿掉壁虎尾巴)問:小壁虎的尾巴沒了,他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9課,《小壁虎借尾巴》。(板書:19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特別是表里的6個字,用筆標出來多讀幾遍。
2.看漢字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筆標上序號。
3.指名讀全文,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板書、貼小壁虎圖)
三、逐段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學習第1、2自然段。(指名讀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墻角捉蚊子發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掙斷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掙斷尾巴,會怎么樣?
。4)指導朗讀。要用很難過,很不好意思的語氣來讀。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書上的第二幅圖,想想黑板上的問題(小壁虎來到什么地方,向誰借尾巴,借到沒有,為什么?),邊想邊畫出這些總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問題。
(3)小壁虎是怎樣來到小河邊的?從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4)他看見誰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說的.,小魚是怎么回答的?(貼小魚圖)
。5)指導朗讀。指導學生用有禮貌、商量的語氣讀小壁虎的話,用講道理的語氣讀小魚說的話。
(6)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呢?(板書:撥水)
。7)看板書說說學習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總結學法。第3自然段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的:先讀讀課文,再看看圖,想想黑板的問題,邊想邊畫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下面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自學第4、5自然段,你們愿意嗎?
4、自學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4自然段,看書上第。上幅圖想想黑板上的問題,邊想畫出問題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書回答問題。(貼黃牛圖,板書:趕蠅子。)
。3)老黃牛怎樣用尾巴趕蠅子呢?跟教師做動作。
。4)指導朗讀。指導學生讀小壁虎的話要用很和氣、商量和問的語氣來讀,讀老黃牛的話要用誠懇講道理的語氣來讀。
。5)看板書說說學習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學第5自然段。
自學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學習第6、7自然段。(指名讀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后來怎么又高興啦?(板書:長出新尾巴)
(2)指導朗讀。指導學生用和氣、親切的語氣讀媽媽的話,用驚喜的語氣讀小壁虎的話。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連起來讀?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總結全文
1.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
2.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2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從中你學到了什么?
2.戴頭飾表演這故事。(課外還可多分幾組表演)
二、讀字讀詞
1、讀下面詞語,給帶點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想掙斷甩著游水高興壁虎爬到墻角伯伯阿姨轉身
2.讀要學會的6個生字。
3.指導學生識字形。
虎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部首是虎字頭。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三、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第2題和《課堂練習》第3題。
2.指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中的第4題。
。1)先讀句子,找出要用的詞語。
。2)比較三組詞語不同點,想為什么各有不同,與它們所在的地方有什么關系。
(3)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這地方,再寫句子。
四、指導學生閱讀《課外閱讀》中44課《小壁虎》。
五、總結語(略)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會認 “壁、墻” 等 15 個生字,會寫 “房、屋” 等 10 個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內容。
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大意。
難點:理解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體會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直觀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 分鐘)
播放一段小壁虎在墻角爬行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同學們,視頻里的'小動物是誰呀?它長得什么樣子?”
引出課題《小壁虎借尾巴》,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識字認字(15 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糾正讀音。重點指導 “甩、傻” 等翹舌音和 “蒼、蚊” 等平舌音的發音。
通過 “加一加”“換一換” 等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 “壁 = 辟 + 土”,“蚊 = 文 + 蟲”。
把生字放進詞語中,進行詞語認讀練習,如 “墻壁、蚊子、撥水” 等。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0 分鐘)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它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結果都沒借到,最后自己長出了新尾巴。
學習生字書寫(10 分鐘)
出示會寫字 “房、屋” 等,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筆畫特點。
教師范寫,強調書寫要領,如 “房” 字的 “戶” 要寫得寬一些,“方” 字的橫要稍短。
學生在練習本上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糾正書寫姿勢和筆畫錯誤。
課堂小結(5 分鐘)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生字和課文內容,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朗讀課文。
五、作業布置
熟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抄寫生字詞語 3 遍。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鞏固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理解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能仿照課文對話進行拓展說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理解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
難點:激發學生對動物尾巴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5 分鐘)
聽寫生字詞語,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說出小壁虎都向誰借過尾巴。
精讀課文,探究科普知識(20 分鐘)
學習小壁虎與小魚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小壁虎與小魚的對話,思考: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和課文內容,理解小魚尾巴的作用是撥水,所以不能借給小壁虎。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小壁虎與老牛、燕子的`對話,探討老牛尾巴趕蠅子、燕子尾巴掌握方向的作用。
播放一段關于動物尾巴作用的科普視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松鼠的尾巴可以當降落傘,袋鼠的尾巴能當凳子等。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之后,為什么還能再長出來?教師適時講解動物尾巴再生的相關知識。
拓展延伸,語言訓練(10 分鐘)
引導學生仿照課文對話,想象小壁虎還可能向哪些動物借尾巴,進行口語交際練習。例如:小壁虎來到大樹下,看見小猴子在樹上蕩秋千,它說:“猴子哥哥,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猴子說:“不行啊,我的尾巴要幫助我在樹上攀爬呢!”
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進行簡單的寫話練習。
課堂總結(5 分鐘)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動物尾巴的作用和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知識,鼓勵學生課后繼續觀察身邊的動物,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
五、作業布置
收集更多關于動物尾巴作用的資料,與同學分享。
完成課后練習題,用自己的話說說小壁虎尾巴再生的過程。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通過角色扮演,體會小壁虎借尾巴時的心情,以及小動物們拒絕借尾巴的原因。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角色扮演。
難點:通過表演準確把握角色的情感和語氣,深入理解課文內涵。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朗讀感悟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教師戴上小壁虎的頭飾,扮演小壁虎,聲情并茂地說:“小朋友們,我的尾巴斷了,好難看呀!我想借一條尾巴,可是大家都不借給我,你們能幫幫我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精讀課文,品味語言(15 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小壁虎與小魚、老牛、燕子的對話。
引導學生分析對話中人物的語氣和心情,如小壁虎借尾巴時的急切、禮貌,小動物們拒絕時的無奈等。
教師指導朗讀,通過范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
角色扮演,深化理解(20 分鐘)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每組分別扮演小壁虎、小魚、老牛、燕子和旁白。
表演前,教師提出要求:要注意角色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盡量把故事表演得生動有趣。
每組表演結束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從語言表達、動作神態、故事情節等方面進行總結和指導。
挑選表現優秀的'小組在全班展示表演。
課堂小結(5 分鐘)
表揚在角色扮演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和小組,總結本節課通過朗讀和表演對課文的理解。
五、作業布置
和家人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表演。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畫、手工等)制作一個動物尾巴的模型,并向同學介紹它的作用。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借助問題引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能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小壁虎的心情變化,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激發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問題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壁虎的心情變化。
難點: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三、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學過程
設疑導入(5 分鐘)
出示小壁虎斷尾的圖片,提問:“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它的尾巴斷了以后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出問題,自主探究(15 分鐘)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讀完課文后,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把問題寫在練習本上。
小組內交流自己提出的問題,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如 “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為什么借不到尾巴?”“小壁虎的尾巴為什么能再生?” 等。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問題,自主探究,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小組匯報,交流解惑(15 分鐘)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探究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和質疑。
教師適時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解決 “小壁虎為什么借不到尾巴” 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分析小動物們尾巴的不同作用,從而明白它們不能借尾巴的原因。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歸納,梳理課文的脈絡和重點內容。
總結拓展(5 分鐘)
總結本節課通過問題探究學習課文的方法,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多提問、多探究。
布置課后探究任務:除了小壁虎,還有哪些動物有再生的本領?下節課和同學們分享。
五、作業布置
完成課后思考題,用問題的形式寫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動物的特殊本領。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故事的趣味性。
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手法,進行仿寫和續寫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的語言和寫作方法,進行讀寫訓練。
難點: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寫出富有創意的仿寫和續寫內容。
三、教學方法
讀寫結合法、范例引導法、啟發式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導入新課(5 分鐘)
回顧課文內容,提問: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中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讀寫練習。
研讀課文,學習寫法(15 分鐘)
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結構,發現課文是按照 “小壁虎尾巴斷了 — 借尾巴 — 長出新尾巴” 的順序來寫的。
品味課文的語言,如小壁虎與小動物們的對話,采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出示一些精彩的語句,讓學生說說好在哪里,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來刻畫角色的。
讀寫訓練,實踐運用(20 分鐘)
仿寫練習:出示例句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他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 引導學生仿照例句,寫一寫小壁虎還可能爬到哪里,看到什么動物在做什么。學生寫完后,進行全班交流和評價。
續寫練習:啟發學生想象小壁虎長出新尾巴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它會對曾經借尾巴的小動物們說些什么?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故事。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組織語言。
展示評價,總結提升(5 分鐘)
挑選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師生共同評價,肯定優點,提出修改建議。
總結讀寫結合的方法和技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多學習、多運用。
五、作業布置
根據課堂上的評價意見,修改自己的仿寫和續寫作品。
閱讀更多的童話故事,學習優秀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好句。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相關文章: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