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時間:2025-02-21 09:24:50 晶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精選10篇)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1、 了解家里的喜和樂

  2、 知道家人操心和煩惱的事。

  3、 贊美家人的辛勤勞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每個家庭都有許多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我家的故事”。教師出示課題:我家的故事。

  二、說一說家庭趣事

  1、 教師出示圖片。師:每一幅圖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蘊藏著家庭的喜和樂。誰愿意向大家講述你家的趣事?

  2、 學生配合照片講述家庭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三、贊一贊家人的辛勤勞動

  1、 教師請一名學生講述故事“爺爺的`一張照片”

  2、 師:不同的家庭包括不同的家庭成員,他們有著不同的經歷,為社會和家庭作出了不同的貢獻。

  3、 學生寫一篇小作文,贊一贊家人的辛勤勞動,并以他們為榮。

  四、傈僳幸福家庭的含義

  1、 觀察圖畫,想一想:這幾幅圖畫上的家庭成員在干什么?說一說,你愿意當圖中的小朋友嗎?為什么?

  2、 說說你的家庭生活

  五、討論什么是幸福家庭

  1、 學生對“評議角”中的內容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2、 說“家庭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吃的、穿的都不用愁,這樣的家庭生活就是幸福、美滿嗎?”組織辯論。

  3、 教師小結。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拃)及腳(腳印)作為自然測量的工具。

  2、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進一步積累測量的經驗。

  3、樂意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興趣。

  活動準備:PPT,記錄表、筆、衣服,活動室內布置六條小路。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我知道的尺

  1、師:你們認識這些尺嗎?它有什么用?

  2、師:這些尺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幼:可以用來測量。

  教師小結:尺上面都有刻度,雖然它們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都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媽媽測量物體都不用尺子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現場探索:理解"身體尺"

  1、手尺(引出長度單位"拃"的概念。)

  (1)師:媽媽是用什么來測量的?

  幼:媽媽是用手尺進行測量衣服的。

  (2)師:媽媽是怎樣用手來量的?什么是"拃"?

  教師小結:把手伸直,從大拇指的尖尖頭量到小指尖尖頭這么長的距離叫"拃"。

  (3)這里有兩件衣服,誰愿意來試試。

  師:你們認為他們測量的怎樣?為什么?

  教師小結:后面一個手和前面一個手接起來,這樣首尾相接才能量的準確。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動哦。

  再來,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師:怎樣才能讓手尺盡量不變呢?

  教師小結: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張到最大,每個手尺都一樣長,這樣一個手接著一個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準確。

  師: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現在小手還能做量一量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腳尺

  (1)師:多多用身體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腳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腳印來量到底是怎么個量法呢?誰能來試試?)

  (2)師:多多是怎樣用腳測量的?

  教師小結: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腳跟連腳尖,從頭量到尾。

  (人有兩只腳,一個腳印量完了,后面一個腳印可以接過來,腳跟去靠腳尖。原來我們身上的腳也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運動,還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兒操作

  (1)要求:這里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幾條小路,挑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小路,從起點到終點,腳跟連腳尖量一量。并將量出的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交流:請說說你測量的是哪條路,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進行測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經驗

  1、師:多多家還有些什么?

  2、師:猜猜多多還會用身體的什么部位來量呢?

  (師:我們的身上就只有這兩把尺子嗎?我們的書還沒有看完,后面還有好多頁,漂亮的尺子也不止這兩把。老師把書放在教室里,喜歡的話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幾把尺子?)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手、胳膊、腳,量量長、寬、高,我們的身體就是靈巧的尺子。

  附:

  繪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

  呀,我的襯衫袖子短了,褲子也穿不進去了,鞋子變小了,衣服也變短了嗎?不對不對,是因為我長高了,你知道我長高了多少嗎?個子是這么高!到爸爸的肚臍了。現在即不放擱板架我也能夠到門鈴了。手這么大了!"嗯?還差很遠呢,我什么時候可以像媽媽長得那么高?"媽媽說不給我做襯衫,而準備給我做個連衣裙。要做連衣裙的話,需要毛線和織針,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媽媽不用尺子,而是用讓我癢癢的"媽媽手尺"來量。看!張開胳膊,挺直腰板,一拃,兩拃,三拃,用媽媽的"手尺",測量從我的腰開始到膝蓋的長度,量胳膊的長度,哈,量量胸圍。這樣才能做出個合身的連衣裙。我的尺寸量完了,都是用媽媽的"手尺"量的。真希望媽媽快點把我的連衣裙做出來。以前姥姥也是這樣給媽媽做衣服的。媽媽是向姥姥學的。哇,正好合身。像用尺子量的一樣,媽媽的手是隨時可以用的便利的尺子。

  我的手也可以像媽媽那樣嗎?一拃,兩拃,三拃,用我的拃來量量東西。嗯? 用拃來量衣柜太費力了。那再用腳來量量吧,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一個腳印,兩個腳印,三個腳印……我家沙發的長度是10個腳印,我的房間到玄關是12個腳印。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家規”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矩,使人們生活規則的一部分。

  2、感受家規是家庭生活的需要,是親情的體現,是良好的家教。

  教學重點:

  讓學生懂得“家規”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矩。

  教學難點:

  感受家規是家庭的.生活需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做游戲有游戲規則,那在我們的家庭當中呢?

  二、新授部分:

  1、小品:(豆豆家發生的事情)

  2、豆豆父母的心情是怎樣的?

  3、討論豆豆得父母為什么會著急?

  4、看圖感受家規。

  5、小組討論,自家的家規。

  三、師。

  課后反思:學生普遍存在豆豆的情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和對家長的了解,學生離家去玩時都能做到和家長打招呼。看來他們是真的長大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自覺遵守家規,培養“規則”意識。

  教學重點:

  自覺遵守家規

  教學難點:

  培養規則意識

  教學過程:

  1、學生自己介紹自己家的家規。(形式多樣)

  2、學生體驗家規在家庭當中的重要性。

  3、家長表揚。

  布置作業:

  尋找校園規則

  課后反思:學生能感受到家規雖然不同,但是立家規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讓家更溫暖更和諧。有些學生還把書中家庭的家規搬到家里去執行。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4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親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讓學生回報親情,把對父母的愛付諸實際行動。

  活動準備:

  1、搜集相關的故事、歌曲,主持人準備串聯詞。

  2、制作相關課件。

  德育目標:

  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能對親情有較為真切的體驗,較為深刻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在生活中能珍惜親情,敬愛父母及其他親人。

  德育重點: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德昭人,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

  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進行情感渲染,激發學生討論、思考、感悟。

  活動過程:

  導入:同學們,家是一道永遠也看不厭的風景,不管身在何方,家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中永遠充滿著父母的溫情。我們每個人都被家庭的愛包圍著,這種愛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和體驗。今天我們就以“讓愛住我家”為主題上一節德育實踐課,讓我們共同感受家庭的愛和親情的溫暖。

  有請主持人郭思也和姚博文。

  一、詩朗誦《家》(配樂《童年記憶》)

  A:家是每一個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B:家是我們永遠避風的港灣

  A:母愛如小溪 溫柔中攜帶著絮語

  B:父愛如大海 平靜里蘊含著激情

  A:兒時的我們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路走來,走過秋冬,走過春夏

  B:在父母的雨露滋潤下,我們以生根發芽,是朵含苞待放的鮮花

  A:我們都有一個家,在家里爸爸媽媽呵護著我們

  B:為了我們的成長,他們含辛茹苦,不求報答,黑發上業已泛起了霜花

  A: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條長河,家就是長河中的一葉扁舟

  B:家是一輛汽車,可以送你去很遙遠的地方,父母是輪換開車的司機,孩子是乘客

  AB:有了愛就會有溫暖的家,把愛種在我的家,讓愛永遠住我家

  二、故事《男孩和蘋果樹》

  A:如果家是一棵大樹,那我們就是圍繞大樹玩耍的孩童

  B:請欣賞連環畫故事《男孩和蘋果樹》(配樂《我和你》),有請魯昊南: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樹。她好愛一個小男孩,男孩也喜歡每天跑來和大樹玩。收集她的葉子,把葉子編成皇冠,扮起森林里的國王,男孩會爬上樹,抓著樹枝蕩秋千,吃吃蘋果。他們還會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男孩就在樹蔭下睡覺。男孩好愛這棵樹,樹好快樂!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男孩來到樹下。樹說:“來呀,孩子。爬上我的樹干,抓著我的樹枝蕩秋千,吃吃蘋果,在我的樹蔭下快快樂樂的玩耍。”“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樹和玩耍。我要買東西來玩,我要錢,你可以給我一些嗎?”“真抱歉”,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蘋果。孩子,拿我的蘋果到城里去賣吧,這樣,你就會有錢。”于是,男孩爬到樹上,摘了他的蘋果,統統帶走了。樹好快樂。

  自此以后,男孩好久沒有再來,樹好傷心。

  有一天,男孩回來了,樹高興得發抖。她說:“來啊,孩子,爬上我的樹干,跟我一起玩耍吧!” “我太忙,沒時間爬樹,我想要一間房子保暖,我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我需要一間房子,你可以給我一間房子嗎?”“我沒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過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這樣你就會快樂了”。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樹枝去蓋房子,樹好快樂,但從此男孩再也沒回來。樹好孤單,好難過。

  一個夏天,男孩回來了。樹太高興了,快樂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來啊,孩子。”她輕輕地說, “過來玩啊”“我又老又傷心,玩不動了。”男孩說,“我想要一條船,可以帶我遠離這里,你可以給我一條船嗎?”“砍下我的樹干造條船吧!這樣你就可以遠航,你就會快樂。”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樹干,造了一條船。他坐船走了,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

  過了好久,那個男孩又再次回來。樹說:“我真希望我能給你些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沒有了,只剩下一塊老樹根,我很抱歉。”“我現在要的不多”男孩說,“只要一個安靜的,可以坐著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好啊”樹一邊說,一邊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樹根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孩子,坐下休息吧!”男孩坐下來,樹好快樂,微笑著流下了眼淚。

  有一棵大樹,春天倚著她幻想,夏天倚著她繁茂,秋天倚著她成熟,冬天倚著她沉思,這棵大樹就是爸爸、媽媽!

  三、微型小品《母子》

  A:這是一個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故事。那棵樹就像我們的父母。我們小的時候,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長大后,便離開他們,只有在我們需要父母親,或是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才會回去找他們。

  B:盡管如此,父母卻總是有求必應,為了我們的幸福,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你也許覺得那個男孩很殘忍,但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

  A:獲得父母的愛,卻從沒想過回報,他不是一個純粹的人,

  B:享受父母的愛卻沒想過反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A:近來許多家長向班主任老師反映:現在孩子越來越不懂事,根本就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B:你是不是其中的一員呢?下面請看微型小品《母子》,有請表演者:

  母:(頂著烈日除草,擦汗)唉,這天可真熱啊。趕緊鋤完這兩壟地,回家給兒子做飯。

  子:(唱:太陽下去明天你就爬上來)媽!

  母:你怎么來了?

  子:快給我300元錢!

  母:要那么多錢干啥啊?

  子:我要買雙鞋!

  母:咦?上周不是給你買了一雙鞋嗎,你咋還買?

  子:你買的那是什么啊,又不是名牌,太老土了,真沒眼光,我要買雙“耐克”鞋。

  母:孩子,有鞋穿就不錯了,還要穿名牌啊?咱們一個普通家庭,掙點錢不容易啊,我小時候……

  子:哎呀,別提你小時候了,我都聽一萬遍了,現在都什么時代了,穿名牌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快給我拿錢吧!

  母:孩子,你可不能養成攀比的心理呀,你要是把這“比勁”用在學習上,該有多好啊!

  子:不給拉倒,哼!老古董,真煩人!

  母:唉,這孩子,真不聽話

  四、母愛無疆

  C:同學們看了這個小品后大家有何感想?,請談一談吧!(學生談感受)

  D:小品感受暫且談到這里,我們每個人成長經歷雖然不同,但是我們成長的每一步,無不滲透著父母的汗水,無不體現著父母的摯愛,下面讓我們打開記憶相冊,看看咱們班同學成長的經歷吧。(屏展照片,配樂《讓愛住我家》)

  C:看到這些照片,真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馨!更為爸爸媽媽的細心而感動,我們的成長真的離不開父母的關愛!

  D:大家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那個黑色的日子嗎?空前的大地震摧毀了四川無數個溫暖的家庭,撕毀了多少媽媽生命的希望,孩子是父母永遠的牽掛,在無情的災難面前,我們真誠的感受到了來自父母之愛的感動,這種感動真的讓日月失輝,讓山河動容,還記得那條感人心肺的短信嗎?“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

  C:一位即將離開人世的母親,給他的孩子寫了這樣一首詩(配樂《神秘園》):

  孩子,如果你還活著

  你一定要原諒

  原諒媽媽舍你而去

  原諒媽媽不能再為你護航

  孩子,如果你還活著

  你一定要堅強

  堅強的面對生活

  堅強的面對未來,不平坦的道路

  孩子,如果你還活著

  你一定要相信

  相信這世上充滿真愛

  相信這世上到處都是真情

  孩子,如果你還活著

  你一定要懂得

  懂得奉獻與付出

  懂得珍惜生命

  孩子,如果你還活著

  你一定要感謝

  感謝那些將你帶出黑暗的叔叔阿姨

  感謝那些為你擔心祈禱的爺爺奶奶

  孩子,幸福茁壯的成長吧!

  幸福的將愛寫滿人生!

  五、生命之舟

  E:的確,愛是人間最偉大最神奇的力量!

  F:父母的愛是寬廣的天空,讓孩子放飛心靈的快樂!

  E:父母的愛是和煦的春風,可以暖醒冷凍麻木的心。

  F:父母的愛是燈塔,引導我們走出漆黑的迷惘!

  E:父母的`愛是排空大浪,蕩滌了心靈的塵埃,構筑了無限的坦蕩!

  F:父母的愛是磅礴的交響,演奏偉大的樂章,喚醒新生的渴望

  E: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真摯、最溫暖、最芳香的愛!

  F:同學們,家中的愛并非都那么驚天動地,它可能很普通,普通的悄無聲息,但它卻永恒長存,下面有請姜帥為我們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吧(配樂《感恩的心》)!

  同學們,畫面上的這個人是著名指揮家舟舟,原名胡一舟,在他出生后一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智力愚鈍患者,屬于智力殘疾,但是先天的愚鈍并沒有阻隔舟舟對音樂的感悟。在父母的呵護下舟舟已能熟記十多部中外名曲的旋律,并能惟妙惟肖的模仿樂團指揮家的指揮動作表演。提起舟舟就不能不提起舟舟的媽媽。

  舟舟的媽媽,是武漢機床廠的一名醫生,名叫張惠芹。1994年她被確診患了癌癥。得知病情后,她首先涌起的念頭就是我要將這個孩子帶走,母子倆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于是,她買了兩瓶“敵敵畏”回到了家,當她踏進家門的時候,舟舟快樂的沖了出來,像平時一樣大喊“媽媽”,并把拖鞋遞到媽媽腳下,張惠芹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舟舟大哭起來。舟舟馬上說:“媽媽,我今天很干凈,很聽話。”這一刻,張惠芹決定:為了舟舟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惠芹體內的癌細胞不斷轉移擴散,醫生叮囑他必須堅持到醫院化療,一次化療就是幾千元,張惠芹舍不得,一拖再拖。她每天都外出打工,常常忙到夜里十一點多,常常每天只吃一頓飯,多數是面條,她要盡可能地為舟舟多攢一分錢。

  一次,張惠芹看到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4歲女孩在母親去世后的情況,女孩激烈地嚎哭挖土,要把媽媽找出來。張惠芹震驚了,他一直想要安排舟舟將來的生活,卻從來沒有想過舟舟會如何看待她的死亡。這一刻,張惠芹決定一定要讓舟舟學會面對媽媽的離開。于是,她從舟舟最喜歡的游戲——打手機入手,她一次又一次反復的告訴舟舟: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要學會給媽媽打電話。他把手機放在舟舟耳邊說:兒子,媽媽不在身邊,你就這樣,可以對著天空和媽媽說話。她指著自家院子里的小樹,對舟舟說:“如果有一天你要找媽媽的話,你就看看這棵小樹,把要送給媽媽的小禮物:如一塊蛋糕,一塊糖,埋在樹下。她還告訴舟舟:你只是看不到媽媽的身影,但是媽媽永遠在你的身邊,在照片里,在錄影帶里,在天空中的每一顆星星里,在早晨起床迎接你的第一縷陽光里,愛你的人死去,并不代表愛已離開,只要愛在,愛你的人就在。舟舟似乎聽不懂,可他又似乎聽懂了。2005年6月,張惠芹因醫治無效,驟然辭世。去世前,她簽訂了捐獻眼角膜志愿書。當張惠芹的眼角膜即將送往深圳前,舟舟特地要回眼角膜保溫瓶,輕輕的撫摸著,似乎在感受媽媽的體溫。他一遍遍的仰望著天空,喃喃自語:媽媽,我想你!

  六、真情告白

  G:相同的母愛,不同的表達,同樣的感動,我想:能將愛繼續延伸到天堂的也只有母親才能做到,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的一顆心,母愛為我們而跳動,我們因母愛而幸福。然而我們是否能真正理解父母的愛呢?

  H:其實,通過咱班同學平時的交流就流露出對父母的不理解,例如有的同學說:他從不愿與父母交談,很厭煩家長的嘮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位非常懂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同學。請看大屏幕!(放映馬鵬飛的感人故事)

  G:看了以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請談一談。(學生談感受)

  H:其實天下父母都期待我們成為懂事的孩子。許多同學的父母都說了心里話,只不過他們是用寫信的方式,讓我們打開這一封封溫暖的信,去感受那一顆顆滾燙的心吧!(學生讀信,配樂《母親》)

  G: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信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下面請老師讀兩封愛意濃濃的信,讓我們一同走進愛的海洋,一同吮吸父愛母愛給予我們的營養吧!(教師讀信,配樂《秋日私語》)

  H:感謝老師給我們讀信。是的,父愛和母愛都是真誠而熾烈的,母愛如潺潺的流水,父愛如雄偉的高山;母愛像一篇雋永的散文,父愛像一篇激昂的論文。

  G:心中的真情在涌動,真情卡上寫幾句,家庭之愛暖融融。請同學們把真情話語寫在真情卡上吧,讓我們用文字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學生寫真情卡,配樂《我愛你媽媽》)

  H:小小卡片是真情的紐帶,兒女反哺之愛再渾厚也難抵父母之愛的博大。我建議:同學們把真情卡片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學會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回報父母,孝順父母。

  G:每天回家后能主動向父母問聲好,餐桌上給父母盛碗飯。晚上為他們打盆洗腳水,為他們洗洗腳,洗洗襪子。

  H:或者為他們端杯茶,輕輕的說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七、總結寄語

  A:遙遠的天邊有一道繽紛的彩虹,那是媽媽的笑容,耀眼的光芒照亮了蒼穹。

  B:蒼茫的大地連接著起伏的山岡,那是爸爸的肩膀,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

  A:溫馨家園 綠樹紅花

  B:爸媽辛苦 哺育嫩芽

  A:母愛無華 父愛偉大

  B:溫暖融洽 讓愛住我家

  A:雨露滋潤 漸漸長大

  B:情深意濃 親情無限

  A:親情燃起 閃亮火花

  B:一生不變 讓愛住我家

  班主任總結:

  通過這節實踐課,同學們感受到了真摯的親情,懂得感恩,知道回報,老師為大家的進步和懂事感到自豪,希望同學們在享受家庭之愛的同時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最后送給同學們四句話:

  父愛母愛 平凡偉大

  寸草春暉 溫暖天涯

  滴水之恩 涌泉相報

  讓愛天天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5

  教學目標:

  1、對生活周邊的事物有探究的興趣,能留意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

  2、為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

  3、憧憬家鄉的未來,愿家鄉的明天更美好。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對周邊的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教學難點:

  讓兒童能以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

  教學準備:

  相關的、圖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采風活動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今天,我們先讓小明帶領大家去看看他的家鄉發生了哪些變化。

  (演示小明家鄉的變化)

  2、引發采風興趣:

  師:同學們,看過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學生自由暢談)

  師:好,我們來組織一次“生活新風貌”采風活動,大家可以用各種辦法去收集我們生活中的新鮮事,攝影、錄象、畫畫都可以,最好能從環境變化、交通變化、生活狀態等多方面去調查,希望大家踴躍參加!

  3、活動計劃:

  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自由組合,討論采風的時間、地點,以什么方式收集材料,從哪些方面著手。

  各小組進行交流,互相補充、完善活動計劃。

  4、聘請校外輔導員(社區負責人、攝影師、畫家等)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本次采風活動。

  (二)整理活動

  1、師:家鄉的變化真大呀!讓我們各展風采,一起來說說家鄉的變化!

  (學生暢所欲言,談變化)

  2、交流討論

  師:聽了大家的介紹,老師的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你可曾知道,我們的家鄉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小結:同學們說的對,是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氣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生活還將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同學們,放開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共同來設想一下家鄉的未來還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3、未來暢想

  學生們情緒高漲,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交談。

  4、激趣引導

  師:同學們,老師真是感動極了,今天的家鄉是美的,明天的家鄉會更好!讓我們共同來記下這美好的時刻,讓我們用全部的感情來歌頌我們美麗的家鄉吧!

  接下來,我們一起動手,以小組把收集來的資料集中到一起,開啟每個同學智慧的大腦,我們共同來開一次“家鄉的今天與明天”主題活動。唱歌跳舞、評書快板,請同學們各盡所能,展示家鄉的變化,暢想家鄉的未來!

  5、小組合作,做版面、寫串詞……

  (三)“家鄉的今天與明天”主題活動

  播放歌曲“越來越好”營造氣氛,學生組織活動。

  同學們將家鄉的變化編成兒歌、快板、評書、歌詞,介紹自己收集的家鄉變化的資料。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6

  活動目標:

  1、認識元旦是新一年的開始,知道過了一年長大一歲的道理。

  2、認識日歷,學會看日歷。

  3、感受元旦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4、為慶祝元旦設計活動,培養動手能力。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長變化,并為此而高興。

  6、能為解決問題提己的看法和建議。

  活動設計:

  活動準備:

  1、收集不同形式的日歷、小時侯的'相片。

  2、慶祝元旦的各種圖片、資料、錄象。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家的新日歷

  1、猜謎語。

  2、請同學展示不同形式的日歷。

  3、認一認,說一說。

  (1)一年從哪一天開始?這一天叫什么?

  (2)年、月、日的認識。

  4、在日歷上找有一找自己的生日。

  活動二我長大了

  1、猜猜我是誰?

  展示幾位學生小時侯的照片,請其他同學猜猜是誰。

  2、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體重。

  3、填一填成長卡。

  4、比一比,看誰長得快。

  引導學生感受自己成長的喜悅。

  活動三快樂的元旦

  1、看圖,說一說。

  (1)元旦那天,人們怎樣慶祝呢?

  (2)元旦那天街上的 景象.

  (3)元旦那天的學校.

  2、說一說,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慶祝元旦?

  3、畫一畫,人們慶祝元旦的景象。

  4、學生作品展。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對生活周邊的事物有探究的興趣;為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憧憬家鄉的未來,愿家鄉的明天更美好。

  行為與習慣:留心觀察家鄉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善于觀察,能留意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多種方法收集有關資料,并進行簡單地整理和應用;在老師的幫助下,匯總、表達獲得的信息;樂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與快樂。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向前飛速發展,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建設的大量投入,農村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變化相對緩慢,特別是邊遠農村地區,這些變化可能是細微的,需要老師幫助學生發現。如村村通工程、遠程教育、農村醫保、農村文化建設,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農家樂)等。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識程度來看,農村小學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是能感受到這種變化的,但因為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是否會留意觀察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感受到這些變化給生活帶來的便利,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和體驗。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對周圍生活的變化,學生雖然能看到一些,但是關注的內容仍需要教師的分層次引導,從家庭到學校最后是周圍社會環境的變化,這樣學生在調查時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對生活周邊事物探究的興趣,能留意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教學難點是使學生為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

  教學本課題時,教師在課前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組織學生到自己生活的地方進行環境、交通、生活狀態等方面的小調查,使學生在課前對自己生活地方的變化有初步的感受。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在引導學生發現、了解家鄉變化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認識這些變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為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的情感體驗。通過引導學生暢想家鄉未來的變化,激發學生愛家鄉,從小樹立為家鄉作貢獻的情感與愿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對生活周邊事物探究的興趣,能留意自己周圍生活的變化。

  教學難點

  使學生為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到高興與自豪。

  教學準備

  師生課前共同調查自己生活的地方和學校的變化(環境、交通、生活狀態等),搜集各種新舊照片進行對比。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我家門前新事多”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小紅家鄉的變化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錄像,是一個叫“小紅”的`小姑娘介紹她家鄉變化的錄像。大家想看一看嗎?請大家認真看,想一想,小紅的身邊發生了什么變化。

  2.[播放視頻:我家門前新事多]

  3.提問:小紅的身邊發生了什么變化?

  4.小結:小紅她們村子里蓋了新房子,人們的住房更寬敞了;新添了健身器械,人們可以鍛煉身體;道路比過去寬了,人們出入更方便;她們的學校新掛上了提示牌,讓同學們注意安全;新添了計算機教室,同學們也能用電腦進行學習了……

  5.提問:看了小紅向我們介紹的內容,你覺得小紅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6.小結:小紅的身邊發生了那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讓小紅和他的鄉親們、同學們生活得更快樂、更健康,他們真的非常高興。

  7.談話:其實和小紅一樣,我們的身邊也發生著一些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一起學習新的一課《我家門前新事多》(板書:我家門前新事多)

  【設計意圖:以小紅家鄉的變化為范例,了解到可以從多方面發現身邊的變化。初步感知,環境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活動二我們村里的變化

  1.提問:在你周圍,都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從自己家門前環境的變化,自己家中的住房條件、環境的變化,自己學校的變化,周圍道路的變化等角度進行交流。)

  2.當學生從不同角度介紹自己家門前的變化時,可做以下提問:

  ●環境變了,人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環境變了,人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你是怎么發現的?

  ●看到這些變化,你想說些什么?

  ●看到這些變化,你們心情怎樣?為什么?

  3.小結: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家門前的變化,聽了大家的介紹,老師也感到我們的家鄉變化真大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發現的眼光看待自己周圍,如社區、學校等的變化,并為之感到自豪。】

  活動三暢想未來的變化

  1.談話:剛才我們提到了家門前的變化。我們的家鄉越變越美了,越變越好了。讓我們更加喜歡她。作為一個小學生,你還希望我們家鄉的哪些地方變得更好嗎?

  2.學生運用課前搜集的資料來闡述自己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

  3.當學生發言時可進行追問:為什么你希望家鄉發生這樣的變化?

  4.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老師感覺到同學們是那么熱愛我們的家鄉。家鄉的更加美好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下面我們就把自己心中的家鄉的未來畫出來。

  5.學生進行繪畫。

  6.作品展示:請學生講講自己為什么會這樣畫,并且將畫貼在黑板上。

  7.總結:今天的家鄉是美的,明天的家鄉會更美好!我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好。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憧憬家鄉的未來,愿家鄉的明天更美好的情感,并愿為家鄉更美好做力所能及的事。】

  板書設計

  我家門前新事多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知道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⑵能正確看待父母對自己的教育。

  2、過程與方法

  ⑴在講述自己童年的家庭趣事的過程中,用體驗法感受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

  ⑵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感受家庭親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

  ⑵體會自己與父母親密無間的深厚感情,學會理解父母。

  二、教學重點

  1、重點:無悔的奉獻。理解父母的愛,重在體驗。

  2、難點:感受家庭的溫暖。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父母,難在感悟。

  三、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合作研討、體驗式教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收集父母關愛子女的材料,準備歌唱家庭幸福美滿的歌曲,制作課件。

  2、學生課前與父母交流,了解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五、教學設計

  1、歌曲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現代社會家庭的結構主要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聯合家庭、單親家庭等,我們還知道自己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在開始今天的新課之前,請同學們一起欣賞一首歌曲《讓愛住我家》,注意仔細聽,體會歌中表達的感情。

  <播放mtv>《讓愛住我家》

  (學生欣賞歌曲,體會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馨,聽完交流自己的感受,活躍課堂,為下面的新課做準備。)

  教師:正如歌里唱的:“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春秋冬夏,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課“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

  2、師生互動學新知

  教師:每個人都有小時候,都聽過大人講自己的小時候,回憶里有甜蜜,也有溫馨。今天我們大家就先來說說自己小時候的事。

  ⑴大人講我小時候(板書)

  (學生閱讀P8上的內容,思考提示的問題)

  [活動設計]:大家都來講小時候的事。

  (學生回憶自己童年,講述從父母那兒聽來的自己小時候的趣事或印象中最深的事,體會童年的快樂。)

  教師:回首成長之路,我們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嬰兒長成翩翩少年,父母親人付出了許多許多,我們在他們的關愛下茁壯成長,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①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板書)

  教師:同學們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能言善辯,從無知到懂事,每一步成長都滲透著父母的心血,他們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②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教師。(板書)

  教師:可見,在家庭中,我們享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享受著親情和溫暖。

  ③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板書)

  教師:有人說,生活就是由柴米油鹽醬醋茶構成,反映了家庭許多繁雜的事情,這些事情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付出。

  ⑵無悔的奉獻(板書)

  [活動設計]:這些事情誰來做?

  (學生填寫教材P8-9表格,體會父母所作的貢獻,發言交流填寫情況)

  <提出問題>看來同學們的父母都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想想父母還有哪些優點?夸夸自己的父母。

  (學生通過此活動,發現父母身上更多的優點,對父母產生崇敬之情。

  ①父母為家庭做貢獻(板書)

  教師:父母除了對家庭無私奉獻外,把更多的愛都給了子女,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材料。

  <展示材料>材料一:母親一生的八個謊言

  材料二:感謝父親

  (學生看完后,討論交流,感受母愛和父愛的特點。)

  <提出問題>結合自己的體會,能用課本上的話來描述母愛與父愛嗎?

  ②母愛似水,父愛如山(板書)

  教師:孤兒常常羨慕我們的幸福生活,然而也有少數的孩子有父母卻并不幸福,那是怎么回事呢?

  (學生閱讀P10上,秀怡的遭遇。)

  <提出問題>法律的相關規定說明了什么?

  ③父母對子女的撫育、教育是道德的要求和法律的義務(板書)

  教師: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城堡,每一磚一瓦都用愛創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們的財寶,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充滿溫馨的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

  ⑶感受家庭的溫暖(板書)

  [活動設計]:感受家庭的溫暖

  (學生閱讀P10-11看圖和名言,從情感棲息、經濟來源、身體保健、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發展的大本營等多個角度,聯系生活中的實例,感受家庭的溫暖)

  <提出問題>談一談,在現實生活中你得到了父母的哪些關愛?

  教師:家是什么?家是情感棲息地,是物質生活后盾,是安全健康保障,是娛樂天地,是天然學校,是發展的大本營。

  ①享受親情和溫暖(板書)

  教師:同學們通過回憶自己的親身經歷,閱讀感人的事例,一定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與父愛,請把自己心里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寫下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活動設計]:心要讓父母聽見

  學生寫給父母寄言,要求真實、有感情、有文采。

  (學生在感激父母撫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礎上,把自己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出來,將自己的心意表達出來,讓父母“聽”見自己的心聲,增強情感體驗。)

  ②熱愛自己的家,感激父母(板書)

  3、課堂小結

  <展示知識結構圖>

  教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我愛我家》,重點是理解父母無私的奉獻,難點是感受家庭的溫暖。通過切身的體驗,懂得了父母的愛,感悟到:我們要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父母。

  4、課后任務

  教師:愛家,愛父母,難道就讓愛藏在心里?或者停留在口頭上?所以我們今天的課后“作業”就是讓愛行動起來。

  [活動設計]:愛要讓父母看見

  制定幫父母分憂的計劃(讓愛付諸于行動)

  5、歌聲升華主題

  教師:家庭是小家,祖國是大家。我們要愛自己的“小家”,更要愛祖國這個“大家”。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唱這首歌,再次感受家的溫馨,在歌聲中放飛愛的翅膀。

  <播放歌曲>《相親相愛》

  (展示歌詞,師生共唱,歌聲中結束本課內容)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9

  教學要求:

  1、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2、能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3、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和長輩。

  2、我愛你,中國。

  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方法:探討式、啟發式、案例分析法、自學輔導法

  第一課相親相愛一家人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家,溫馨的港灣

  教學要求:

  1、認識家的含義,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對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養育恩。

  教學重點:認識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教學難點:懂得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孟杰和他的伙伴們的故事。

  二、轉入新課。

  1、學生朗讀引言,體會家的溫馨。

  2、板書:家,溫馨的港灣

  3、板書:

  一、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4、學生看課文P3—4圖,體會圖中的含義,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

  5、把你認為最能體現自己家庭溫馨的一件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6、師生共同歸納家的含義。

  7、朗讀小詩《可愛的`家》

  三、板書:

  二、不忘父母養育恩。

  1、閱讀P5故事,討論:在大增成長的道路上,母愛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2、學生代表發言。

  3、共同歸納: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4、閱讀P6材料,思考并討論: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5、分組回答。

  6、共同歸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

  7、說一說:自己在家里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這樣孝敬父母》

  四、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報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作業: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學要求:

  1、認識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2、理解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教學重點: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教學難點:懂得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

  一、學會與父母溝通

  2、閱讀訪談錄,聯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歸納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書:心理因素,矛盾、誤解,生活經歷不同等。

  4、板書:

  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5、閱讀P11材料,思考練習。

  6、學生代表發言。

  7、共同分析歸納: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圖,說一說,漫畫中的中學生是通過哪些方式與父母溝通的?

  9、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的溝通?

  三、完成P13練習。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學習了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學以致用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

  五、作業:閱讀理解課文。在家做一個好孩子。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引導同學認識綠色生活,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如何選擇綠色生活。

  2.激發同學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綠色生活的向往之情。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同學課前到超市、菜市場尋找綠色食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不光自身要積極參與環保活動,還要將環保意識帶回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一起選擇綠色生活,爭當綠色家庭。(板書:我家的綠色生活)

  二、家庭里的污染

  1.教師:東東同學自從學習了“我的綠色日記”單元以來,更加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了,她從此成了一個維護環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沒有意識到,還有一個地方更值得她關注,這就是自身的家。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看看東東一家人的生活。

  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這是一套裝修豪華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親在用洗滌劑洗碗;父親邊抽煙邊看電視(煙霧彌漫),電視音量比較大;孩子在強光下寫作業;窗外不時傳來刺耳的鳴笛聲。雖然是白晝,但室內燈火通明。門口有一裝垃圾的大塑料袋。

  3.同學看完錄像后討論:她們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著環境問題?

  4.教師:你們家的生活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三、走向綠色生活

  1.教師:這種生活方式既會影響身體健康,又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那么,我們應該追求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請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

  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安排得溫馨、簡樸的家中談話。家中擺放有綠色植物。媽媽在用熱水洗碗,沒有用洗滌劑)

  3.討論: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處。

  4.教師小結:西西家可以說過的是“綠色生活”。他們家的每一位成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對環境沒有造成任何污染,他們一家為環保做出了自身的貢獻,這就是“綠色家庭”。

  5.交流:要走進“綠色生活”,讓自身的家庭變成“綠色家庭”,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做的事和應該注意的.事。

  四、綠色食品

  1.教師:課前大家到超市去尋找綠色食品,有什么收獲嗎?

  2.同學匯報在超市尋找綠色食品的情況。

  3.出示綠色食品的標志,引導同學進一步弄清什么是綠色食品。

  五、我心中的綠色家園

  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來的綠色生活的情景。

  2.教師:同學們心目中未來的綠色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十分迷人。你們能不

  能用自身的筆將自身心中的綠色家園畫出來、寫出來,完成我們的第五篇綠色日記呢?

  3.同學設計未來的綠色家園。

  (1)分小組合作,有的同學畫,有的同學寫。

  (2)同學上臺展示自身的作品,并作簡單介紹。

  (3)師生一起評議。

  (4)交流:我們心中未來的綠色家園。

  六、總結

  維護環境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讓我們一起呵護綠色家園。愿家鄉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

  七、課外拓展

  1.與家長交流,訂立家庭綠色生活公約,并堅持寫家庭綠色生活日記。

  2.在居住小區開展環保活動,設立宣傳欄,倡議綠色生活,創立綠色小區,讓自身成為社區綠色使者。

【品德與社會《我家的故事》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的優秀教案07-05

《品德與社會》優秀教案05-0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優秀03-13

《品德與社會》教案03-15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10-05

《品德與社會》教案07-25

小學品德與社會《家鄉的變化》優秀教案09-24

中班社會故事教案我愛我家反思09-26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案10-21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04-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中文综合 | 亚洲中文日韩一级 | 中文字幕国产AV |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 | 一级a一级a国产爰片免费免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