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范文(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 1
預設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到、給、穿、暖、冷、開、傘、熱"10 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 "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過觀察兩幅圖,小組合作學習等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看圖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關系,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了解人和植物的關系。
教學準備:
1、可拼成本課合體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爺爺和小樹的頭飾。"棵、穿、傘"的猜字圖。
2、學唱歌曲 《小松樹》
預設教學過程:
一、 激趣,揭題。
1、看圖猜想,激發興趣: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幅圖大概講了什么事?
2、師出示課題"爺爺和小樹",請學生讀準"爺爺"。
3、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爺"字的?
4、師出示"爺爺"、"爸爸",學生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認識偏旁"父"。
二、 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來讀讀課文。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1、提示讀課文要求: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圍的小朋友請教,遇到難讀的句子就畫下來。
2、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聽一聽誰讀得最正確。
3、指名分段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4、教師范讀后學生齊讀課文。
(二)自主識字。
1、師.課件顯紅課文中的生字,學生說說自己認識這些生字嗎?在哪兒見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
2、教師隨機點擊生字,學生練讀。
3、小組里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并選擇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紹。師隨機進行偏旁教學。
4、找朋友游戲:四人小組里學生分別準備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師報一個字,就請學生找到小組里的朋友組成字,看看誰最快。
5、猜字游戲:(1)一個學生指字,另一個背對著黑板猜。其他同學當裁判。
如:一個學生指"冷",另一個同學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學就說:"冷冷猜對了,請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學們就說:"暖暖猜錯了,請你想一想……"
(2)看圖猜字。師出示"穿、棵、傘"三個字的圖,學生集體猜字。隨機請學生說說自己會"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傘"。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子。
(一)學習第一段
1、聽老師范讀,你聽出什么了? (教師范讀時把"我、門口、小"這幾個詞讀得突出些。)
2、學生自己練習讀。
3、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4、指名讀。
5、你能用上"我家門口有-------------"說話嗎?
6、再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教師.課件出示冬天刮北風的景象,請學生想象北風中的小樹感到怎樣?
2、看到小樹冷了,爺爺做了什么?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3、指名說說句子的意思。
4、板書:穿衣,不冷。
5、教師范讀,你聽出了什么? (教師范讀時,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圖,說說"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還知道暖和的--------?
7、指導讀第二段,讀出爺爺的關心和小樹的高興。學生練習讀,同桌同學互讀。8、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的還不夠。
9、小樹不冷了,它會對爺爺說什么話?引導學生分別戴上頭飾開展口語交際。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爺爺的'精心照料下,小樹安全地渡過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樹變樣了。 (教師出示.課件:夏天枝葉茂盛的小樹)
2、你發現小樹的變化了嗎?
3、夏天到了,小樹是怎樣回報爺爺的呢?板書:撐傘,不熱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哪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5、看圖說一說,夏天,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你還知道綠色的------?
6、爺爺在樹下乘涼心情會怎樣?爺爺會說些什么呢?小組進行討論。
7、演一演第三段課本劇。
四、連讀全文、背誦。
(1)看著填空練習背誦。
我家( )小樹。
( )天到了,( )給小樹穿上( )。小樹不冷了。
( )到了,小樹給爺爺( )。爺爺( )了。
(2)教師出示圖畫,讓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3)試著獨立背誦。
(4)同桌互背,相互糾正。
(5)指名背誦,背下來的獎勵一朵小紅花。
五、學唱童謠。
爺爺和小樹
下雪了,
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
小樹不冷了,
大熱天,
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
爺爺不熱了,
爺爺,真好!
小樹,真好!
六、拓展說話:春天和秋天,爺爺和小樹之間會發生什么事?
七、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學生打開書按筆順描紅,一邊描一邊記住每一筆的占格位置。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3.在書上田字格中把每個生字寫一遍。
4.讓學生提出難寫的字。(不、四)
(1)教師指導書寫"不"字。
①電腦出示帶田格中的"不"字
②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第二筆撇在豎中線右邊一點起筆;撇變綠色。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上邊出一點小頭,"豎"變橘黃色。點擊鼠標,閃2下。最后一筆"點"要與左邊的撇對稱。"撇和點"變綠色,點擊鼠標,閃2下。
③學生說位置,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④學生獨立書寫,寫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⑤展示學生書寫的"不"字,進行評改。
(2)教師指導書寫"四"字。
①電腦出示帶田格的"四"字。
②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四"的第一筆在豎中線的左邊,行筆向下略向右傾斜。電腦"豎"變成紅色。
第四筆是"豎彎",教師問:這是什么筆畫,教學新筆畫。豎要直,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電腦:豎彎變成綠色,閃2下。?
③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④學生獨立書寫
⑤同桌同學互評并修改。
⑥展示書寫優秀的字,共同欣賞。
5、同樣指導寫好"五"字。
6、將書上田格中"不、開、四、五"4個字各寫一遍。
八、鞏固練習
1、成生字本上的作業,每個生字寫3遍。
2、后練習3,讀一讀,說一說。
3、唱一唱《小松樹》
九、課外延伸:
1、演一演《爺爺和小樹》
2、讀一讀:樹1
樹是一座吹不倒的涼亭, 農夫們累了,
就會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從未嫌棄過誰。
樹2
樹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樹的頭發很多
不怕動物的襲擊 卻怕暴風雨的來臨
板書設計:
穿衣 不冷
爺爺 和 小樹
不熱 撐傘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 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穿衣的基本步驟,了解不同衣服的穿著方法。
技能目標:能獨立穿好上衣和褲子,扣好扣子或拉好拉鏈。
情感目標:體驗自己穿衣的成就感,愿意嘗試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準備
材料:不同款式的兒童上衣、褲子(帶扣子、拉鏈、按扣的),穿衣步驟圖,小熊玩偶(穿著反的衣服)。
環境:布置 “穿衣小課堂”,地面貼腳印貼紙(方便學生站立對齊)。
教學過程
導入:小熊的煩惱
出示穿反衣服的小熊,提問:“小熊穿的'衣服哪里不對呀?誰能幫幫它?” 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衣服穿反的問題,引出 “自己穿衣” 的主題。
學習:穿衣小妙招
(1)展示穿衣步驟圖,教師邊示范邊講解:“穿上衣要先分清前后,領子朝向前方;穿褲子要看好正反面,褲腰對準小肚臍。”
(2)針對不同款式衣物進行重點指導:扣扣子要 “對齊扣眼慢慢扣”,拉拉鏈要 “捏住拉頭輕輕拉”。
實踐:我是穿衣小能手
(1)學生分組,每人拿起自己的外套和褲子,按照步驟圖嘗試獨立穿著。教師巡回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幫助(如教學生分辨衣服前后)。
(2)開展 “穿衣比賽”:播放輕快的音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穿衣,穿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獲得 “穿衣小勛章”。
分享:我的小成就
邀請學生展示自己穿好的衣服,說說:“自己穿衣是什么感覺?” 鼓勵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教師總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能干!”
延伸活動
布置家庭任務:每天早上自己穿衣服,讓家長拍照記錄,第二天帶到班級 “成長角” 展示。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 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書包里應該放哪些物品,了解不同物品的分類方法。
技能目標:能將課本、文具等有序放進書包,做到輕重分明。
情感目標:養成整理書包的好習慣,體會獨立整理的樂趣。
教學準備
材料:學生常用的課本、練習本、文具盒、水杯,“書包整理清單” 圖片,雜亂的書包(內有玩具、零食等無關物品),整理好的`書包。
工具:透明收納袋(按學科分類,如語文袋、數學袋),卡通姓名貼。
教學過程
導入:書包的哭訴
出示雜亂的書包,模仿書包的語氣說:“哎呀,我的肚子里好亂呀,課本和玩具擠在一起,真難受!” 引導學生討論:“書包里應該放什么?不應該放什么?”
探究:整理小竅門
(1)展示 “書包整理清單”:課本、練習本、文具盒、水杯是必備物品,玩具、零食不能放進書包。
(2)教師示范整理方法:“大書放書包底部,小本子放上面;文具盒放側面口袋,水杯放另一個側袋。” 強調 “重的放下,輕的放上”“常用的放外面”。
實踐:整理我能行
(1)學生拿出自己的書包,先將所有物品倒出來,按照清單篩選物品。
(2)使用透明收納袋分類裝課本,貼上姓名貼,再有序放進書包。教師重點指導:“語文書和語文練習本放一起,數學書和數學練習本放一起。”
檢查:書包小醫生
同桌互相檢查書包,看看是否有物品放錯位置,并用 “你的書包里____放得很整齊,要是____就更好了” 的句式提出建議。評選 “整理小能手”,頒發榮譽卡。
延伸活動
制定 “整理書包表”,學生每天放學后自己整理書包,由家長簽字確認,每周評選 “整理之星”。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 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洗手帕的基本步驟,知道使用肥皂能把手帕洗干凈。
技能目標:能獨立完成浸濕、打肥皂、搓洗、沖洗、擰干等步驟。
情感目標:愿意自己清洗小物件,培養愛清潔、愛勞動的意識。
教學準備
材料:臟手帕(提前用醬油、果汁弄臟),肥皂,小臉盆,清水,晾手帕的繩子和夾子,洗手帕步驟圖。
環境:在洗手池旁設置 “洗衣區”,地面鋪防滑墊。
教學過程
導入:臟手帕的愿望
出示臟手帕,提問:“這條手帕怎么了?它想變成什么樣?” 引導學生說出 “想變干凈”,激發學生幫助手帕的愿望。
示范:洗手帕魔法
(1)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步驟:“第一步,把手帕放進水盆浸濕;第二步,抹上肥皂,雙手搓出泡泡;第三步,重點搓洗臟的地方;第四步,用清水沖洗至沒有泡泡;第五步,輕輕擰干水分。”
(2)強調搓洗要領:“手心搓搓,手背搓搓,邊角也要搓一搓。”
實踐:我來洗一洗
(1)學生分組來到 “洗衣區”,每人拿起一塊臟手帕,按照步驟圖開始清洗。教師提醒學生節約用水,肥皂用完要放回原位。
(2)教師巡回指導,對搓洗不干凈的學生進行示范:“這里還有點臟,我們再抹點肥皂,多搓幾下。”
展示:干凈的'手帕
學生將洗干凈的手帕用夾子晾在繩子上,互相欣賞:“你的手帕洗得真干凈,聞起來香香的!” 教師總結:“自己動手洗手帕,既能讓手帕變干凈,又能學會新本領。”
延伸活動
鼓勵學生回家后嘗試清洗自己的小襪子,讓家長幫忙記錄清洗過程,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 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上學路上的基本安全規則,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
技能目標:能說出上學路上的關鍵地點(如路口、商店),學會過馬路看紅綠燈。
情感目標:培養獨立上學的勇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準備
材料: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簡化版,標注關鍵地點),紅綠燈模型,斑馬線貼紙,“安全上學” 情景圖(正確和錯誤的行為)。
工具:小旗子(代表 “安全小衛士”),學生自制的 “上學路線卡”。
教學過程
導入:小兔的`上學路
講述故事:“小兔每天都要自己去上學,它知道過馬路要看紅綠燈,不跟陌生人走。” 提問:“小兔為什么能安全上學?我們上學路上要注意什么?”
討論:安全小規則
(1)展示 “安全上學” 情景圖,引導學生判斷:“圖中的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如:過馬路走斑馬線是對的,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是錯的)。
(2)總結安全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不闖紅燈,不橫穿馬路;遇到陌生人搭訕不搭理,徑直走向學校。”
模擬:上學體驗營
(1)在教室地面貼斑馬線和紅綠燈貼紙,學生扮演 “上學的小朋友”,教師控制紅綠燈模型,模擬過馬路場景。
(2)學生拿出自己的 “上學路線卡”(提前和家長一起繪制),小組內互相介紹:“我家到學校要經過____,我會____過馬路。”
宣誓:我是安全小衛士
全體學生舉起小旗子宣誓:“自己上學守規則,安全第一記心間。” 教師為學生佩戴 “安全小衛士” 徽章。
延伸活動
開展 “安全上學” 主題繪畫,畫出自己上學路上的安全行為,張貼在班級 “安全角”,提醒大家時刻注意安全。
【浙江版一年級自己去吧教案】相關文章:
《自己去吧》教案10-01
課文《自己去吧》的教案10-16
課文《自己去吧》教案08-20
課文自己去吧的教案10-29
課文自己去吧教案07-12
《自己去吧》教案(15篇)06-23
自己去吧課文教案10-18
《自己去吧》課文教案08-12
課文自己去吧的教案12篇10-18
課文自己去吧的教案(12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