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教研組匯報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整合,進行匯報,匯報可以是工作開始前的規劃安排,也可以是工作完成后的分析總結,話說回來,你知道怎么寫匯報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研組匯報材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研組匯報材料1
一、以常規教學管理為切入口,構建學研結合型團隊
數學是一門基礎而又重要的學科。學校領導對數學教研組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學校領導經常參與和指導數學組的各項活動,張留萍主任親自主管數學教研工作。為保證教研工作扎實而富有成效的進行,學校首先狠抓師德師風建設,鼓勵老師們立足崗位,發展學生,成就自我,提倡“工作著并快樂著”的職業心態,樹立“嚴謹,求實,民主,創新”學校教風。
其次,學校注重教研工作的常規管理和制度建設。幾年來,學校先后制定了《教研組長工作職責》、《備課組組長工作職責》、《教研工作制度》、《集體備課制度》等一系列教學教研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強調制度管理,規范管理,量化管理。推行“五多管理一常”的管理方式,即“多學習、多研究、多交流、多指導、多反思、常考核”,做到教研工作有制度,有計劃,有措施,有落實,有實效,有創新。同時通過建立教師個人業務檔案,建立激勵機制,細化教師考核條例,把教師教學實施情況和教研參與情況記入每個人的業務檔案,作為評優的依據。教研組長是開展教研工作的骨干,學校根據工作實際,將教研組長的常規教研工作以每周以課時計入學校教師工作量。為抓好教研教學常規工作,我們從備、教、改、輔、考、評五個環節入手。首先我們抓實集體備課,每學期制定年級備課組教學計劃,集體備課計劃,每兩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五落實”,落實時間、落實地點、落實中心發言人、落實每次教研活動的內容、落實備課的記錄,并結合“精品課堂”達標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加強常規教學管理,實行推門聽課制度。每位領導或組內老師可事先不打招呼地隨時推門聽課,聽后相互交流意見,促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提出明確要求,即每個老師每學期上一節組內公開課或校級公開課,每學期聽課10節以上,每學期撰寫一篇論文或教育教學經驗總結,制作一個課件。為了保證研討課、參賽課的質量,我們規定每次的教研活動都要做到“四個要”:一要集體備課,二要全員聽課,三要說課反思,四要重視評課。
二、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開展校本教研
1、專家引領,促年輕教師更上新臺階
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我校在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十分重視“走出去,請進來”的研究模式,不僅帶領教師學蘇南,觀名師,還注重請進能人,引進專家,做課堂教學的展示。從而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促年輕教師更上新臺階。通過“走出去”,老師們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潘小明、吳正憲、黃愛華、華應龍、張齊華等專家和老師的講座,觀摩了他們精彩的課堂,領略了名師的高超教學藝術和崇高的教育品質。參加學習的老師總是滿載而歸,既收獲教學藝術和智慧,又收獲了教育激情。學校及時組織他們進行匯報和上移植課,受訓老師對名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有了更深的領悟和理解,也起到了一人受培眾人受益的效果。現在數學老師人人都啃讀了一本新課程名師精彩課堂實錄叢書。通過學習名師,老師們的教研熱情得到了提高,對名師已有了豐富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通過學習,顧娟、黃麗青,黃軍、邵紅霞等老師業務水平明顯提高。汪小虎老師老師的課越來越成熟……“專家引領+集體智慧+個人奮斗”這樣的模式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也帶動了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
2、開展教學業務競賽,進一步提升教研水平。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人人上好一節課”、“同課異構”、“說課比賽”、“青年教師課件制作比賽”等活動為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許多老師的業務得到了提升,教學水平不斷邁向新的臺階。如我校教研組開展的打造樣板課堂活動。其過程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在“一課三說”的基礎上,教導處組織先在同一年級組開展“多人上一課”活動,并評定勝出教師,然后根據該教師上課情況,組織年級組老師幫助修改教案,再通過借班開展“一人上多課”活動,請年級段老師參與觀摩,不斷發現問題,完善教案,最后再面向全校教師展示樣板課堂,得出本年級組的常態課樣板課堂,并加以推廣。第二階段是其他年級組利用前面所說方法在教科室的指導下,一一進行實踐,摸索出適合本年級組的樣板課堂,并運用到常規教學中去。打造樣板課堂可以說是我校在教學研究上的“洗課工程”,洗出了詩意的課堂,洗出了全新的理念,洗出了教師間的感情,更洗高了教學研究的水平。至今,我校已有2人在市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有2人在泰州市說課比賽中獲二等獎。
3、不斷實踐,努力探索有效教學策略
數學組在教研活動中,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抓住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難點,圍繞研究專題,通過各種形式、不同層面的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真正有效的教學操作策略,努力構建活而不亂、活而有序的新課堂,突出個性化教學,講求教育科學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也促使廣大教師在實踐、反思、研討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行為,尋求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策略。如本學期我校對全市開放的數學實踐活動研究,從活動的準備,到展示課老師的確定,數學教研組的老師都付了辛勤的勞動,最后汪小虎老師執教的《圖形的密鋪》一課,獲得全市小學數學老師的一致好評。課后市教研室領導對我校的數學實踐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每位老師又一次對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升華。
三、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對于我們廣大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最直接最有現實意義的就是有效性課堂教學的研究。所以數學組結合泰興市重點立項課題《數學教學動態與生成的研究》這一課題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作為數學組教研的切入點,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教研活動。
1、實現了“課題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有機整合。
我們把課題研究納入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重點,將課題研究和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結合起來,將課題實驗研究同與專家對話和引領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切實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在課題研究以來,我們開展的活動有:動態與生成理論學習;課題研究觀摩活動、精品課堂打造、新課程理念下的聽課和評課、聚焦有效課堂研討、我的教育故事的撰寫、有效教學設計研討、學生數學素養研討、我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討論等,通過課題研究,拉動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推動課程實施。將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結合讓數學教學研究煥發了新的活力。
2、開展促進教師行為轉化的教學研究,實現對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
學習和培訓,使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如何落實在行為轉化上是本課題研究的難點。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讓老師們通過磨課活動開展“教學研究”,促進老師們“行為轉化”。先后組織了有效課堂觀摩課、精品課堂達標課、新上崗教師亮相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武課、專家指導教研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實現以教促研,以研促改。如學校組織的課題研究觀摩課,我們要求執教者必須帶著小課題上課,對一個小問題進行突破,教研組集體提出有針對的主題進行磨課,課后我們當場對學生進行效果測試,教研組及時評課,最后要求執教者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教學反思,通過這個過程執教老師感覺進步非常大。
四、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
一年來,數學教研組在教導主任張留萍老師的帶領下,通過14位教師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他們努力學習,更新觀念,把參加教育教研工作內化成為了自己自覺的行為;他們敢于創新,勇于實踐,把青春和忠誠奉獻在三尺講臺,他們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培養了一批思想上進,業務精良的教學骨干,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教師們參加了各項比賽都有不俗表現,獲得了不同層次的.獎項。其中,在20xx年至20xx年中,有40多篇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在省市級教學競賽中獲獎或發表。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行囊。求真務實,傾心打造學研結合型團隊;開拓創新,竭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我們共努力,我們同期待……
附件一:數學組論文獲獎情況
1、09.11黃軍老師論文獲第七屆新世紀園丁論文大賽三等獎
2、09.12邵紅霞老師撰寫的《一億有多大》被泰興市教育學會評為三等獎。
3、09.12黃麗青老師的《讓數學煥發生命的活力》獲市優秀論文三等獎。
4、09.12張留萍老師的論文《淺談數學課堂教學的尷尬與解決策略》獲市優秀論文二等獎。
5、09.10張留萍老師的論文《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獲省二等獎。
6、09.12汪小虎老師的論文《算出它們的普及率》獲市三等獎。
7、09.10在蔣華鎮說課比賽中,我組顧娟、邵紅霞、陳敏鳳分別獲一、二等獎。
8、10.5顧娟老師的論文《注重動手實踐構建有效課堂》獲中國教育學會二等獎。
9、10.5在《小學生數學報》組織的第二屆“小數報杯小小數學家”推薦活動中,我校黃軍、陳敏鳳、汪小虎、邵紅霞、顧娟、張留萍老師均獲優秀指導獎。
10、10.6汪小虎老師的《平均數》獲泰州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三等獎。
11、10.6顧娟老師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獲泰州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一等獎。
12、10.6張建權老師的《解決面積計算問題的策略》獲泰州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三等獎
13、10.6黃軍老師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獲泰州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一等獎。
14、10.6張留萍老師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獲泰州市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一等獎。
附件二:數學組論文發表情況
1、張建權老師的論文《香蕉稱夠了嗎》、《把割去的再焊上》、《巧求圓柱的體積》、《十月一日是星期幾》先后發表于《數學小靈通》各期。其撰寫的《騙人的平均數》發表于《數學大世界》;《超強糾錯真功夫》發表于《快樂數學》;《巧用數學反例提高課堂效率》發表于《基礎教育》。
2、顧娟老師的論文《剪去1個角還有無數個角》發表于《廣東教育》。
3、顧娟老師《一杯淡茶、一片真情》發表于《山西教育》。
4、張留萍老師的論文《聯系生活要有效》發表于《小學教學研究》。
5、汪小虎老師的論文《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表于《華夏教育》;
6、汪小虎老師《開放數學實踐提升數學品質》發表于《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7、張維俊老師的論文《淺談cai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發表于《泰興教研信息》
小學數學教研組匯報材料 尊敬的中年級段家長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中年段數學教研組長,根據教務處安排,本次家長會由我代表中年級段數學教師就我校三、四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況向大家做一簡要介紹。 為了全面推進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根本改變,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努力打造科學、有序、高效的數學課堂,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新教育及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我校制定了“三步五環節”教學流程。“三步”即自學、對話、評價;“五環節”包括:前置自學——小組合作——展示分享——精講點撥——課堂評價。今天在這里我具體給大家介紹第一個環節“前置自學”。 前置自學不等于課前預習,它在傳統的預習的基礎上,拓展了內容,更具開放性和探究性。學生通過前置性自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進入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根據小學中年級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我們提出了具體的自學要求,家長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幫孩子養成前置性自學習慣: 1、動手畫圈型:通過閱讀數學課本,動手畫、圈知識點,了解主要內容。這一過程主要針對概念型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閱讀內容的過程中,從整體上了解了數學知識,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去理解知識,可以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對于理解不了的,圈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研討會更有效果。 2、動手操作型:操作實踐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動手操作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把較為容易掌握的操作,指導孩子課前完成,上課小組整理,再分小組交流發現和體會,保障了課堂討論交流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效果也會很不錯。 3、嘗試解答型:遷移和類推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廣泛采用的學習策略,特別是那些與舊知識聯系密切的內容。課前讓孩子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嘗試解答新問題,上課開始時,學生首先會把在課前完成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因為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課上學生充分探究、交流,與沒有進行前置學習的班級相比,課堂學習內容扎實,有效。 4、查閱資料型:《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我們在教學時就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課下查閱與本課相關的生活知識,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的數學教學仍然在嘗試和探索中,課程改革后的數學課堂應創設富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最后,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再次表達對您的感謝,感謝我們的背后一直有你,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成就了我們的執著和堅守。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定能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屬于自己的絢爛天空!謝謝您的傾聽! 【小學數學教研組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教研組匯報材料05-31 十九中數學教研組事跡匯報材料05-24 數學教研團隊匯報材料10-10 優秀教研組評選匯報材料01-08 優秀教研組長匯報材料全文08-25 優秀教研組評選匯報材料10-10 小學調研匯報材料08-09 小學教學匯報材料07-11 小學觀摩匯報材料11-26小學數學教研組匯報材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