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和賞析

時間:2025-09-18 08:50:47 銀鳳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和賞析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下面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和賞析,供參考!

《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和賞析

  《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和賞析1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譯文:

  這里是過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于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著楚地,連接著閩越。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間。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雄偉的洪州城,房屋象霧一般羅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樣的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與賓客,集中了東南地區的莢俊之才。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到這里聚會。文壇領袖孟學士,文章的氣勢象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王將軍的武庫里,刀光劍影,如紫電、如清霜。由于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經過這個著名的地方。我年幼無知,竟有幸親身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時當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潭水清澈,天空凝結著淡淡的云煙,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這里山巒重疊,青翠的山峰聳入云霄。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不到地面。白鶴,野鴨停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紆曲回環之勢,雅浩的宮殿,跟起伏的山巒配合有致。披開雕花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睛,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回蕩在衡陽的水邊。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于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蹦菚r,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巴印辈灰欢ň褪侵感『,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于寫作時間,課文的注釋解說采用后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關于《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于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還有一種說法《唐才子傳王勃》父福疇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夸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

  父親王福畤被牽連貶為交趾縣令。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當時都督閻公新修成滕王閣,九月九日,大宴賓客,準備讓他的女婿寫篇記,來夸耀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見閻公,閻公知道他的才華,就請他來作記。王勃欣然對客提筆,一會兒就寫成了,還不加修改,滿座賓客大為驚奇。酒酣辭別。閻公贈送他一百匹縑,他就揚帆離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當時是二十九歲。

  重點詞句解析(原文節選 + 注釋 + 賞析)

  原文節選(經典段落)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1. 關鍵字詞注釋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維”,句首語氣詞,無實義;“序”,時序、季節;“三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九月(古時有 “孟秋、仲秋、季秋” 之分,三秋也泛指秋季)。此句點明時間,簡潔典雅,為后文寫景鋪墊。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潦(lǎo)水”,雨后的積水;“盡”,干涸;“煙光”,山間的霧氣;“凝”,凝聚;“紫”,形容傍晚山巒被霞光染成的紫色。兩句對仗工整,從 “水”“山” 兩個角度描繪秋景,“清”“紫” 二字色彩鮮明,營造出清冷而壯闊的氛圍。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儼(yǎn)”,整齊的樣子,這里作動詞,使…… 整齊;“驂騑(cān fēi)”,古代駕車的四匹馬中,兩邊的馬稱 “驂”,中間的馬稱 “服”,“驂騑” 泛指車馬;“上路”,地勢高的路,此處指通往滕王閣的大路;“崇阿(ē)”,高大的山陵。此句寫作者乘車前往滕王閣的情景,體現出游覽的莊重與期待。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層巒”,重疊的山巒;“聳翠”,高聳的翠綠色(形容山巒植被茂密);“重霄”,高空;“飛閣”,指滕王閣(樓閣高聳,如凌空飛起);“流丹”,朱紅色的漆彩流動閃爍(形容樓閣裝飾華麗);“無地”,形容樓閣極高,仿佛下方沒有地面。四句以夸張手法寫滕王閣的雄偉與周圍山巒的壯麗,“上出”“下臨” 形成空間對比,畫面感極強。

  云銷雨霽,彩徹區明:“銷”,通 “消”,消散;“霽(jì)”,雨后天晴;“彩”,指陽光;“徹”,穿透;“區”,天空。此句寫雨后初晴的景象,烏云消散,陽光普照,天空明凈,為后文 “落霞與孤鶩齊飛” 的名句做鋪墊。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傍晚的云霞;“孤鶩(wù)”,孤獨的野鴨(一說 “鶩” 指野雁);“共”,一同;“長天”,遼闊的天空。這是全文最經典的名句,通過 “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四個意象,構建出動靜結合、色彩和諧的畫面 —— 云霞飄動,野鴨飛翔,秋水與天空融為一體,分不清界限。對仗工整,意境開闊,被譽為 “千古絕唱”。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唱晚”,傍晚時的漁歌;“窮”,窮盡、傳遍;“彭蠡(lǐ)”,古代湖名,即今鄱陽湖;“雁陣”,排成行列的大雁;“驚寒”,因寒冷而受驚(秋季降溫,大雁南飛);“衡陽”,今湖南衡陽,古代傳說大雁南飛至衡陽的回雁峰便停止,不再南飛;“浦”,水邊、渡口。兩句以 “漁歌”“雁聲” 烘托秋景的寧靜與遼闊,聽覺與視覺結合,讓畫面更顯生動,同時暗含季節特征(秋季大雁南飛)。

  主題思想

  《滕王閣序》看似是一篇 “宴游贈序”,實則融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蘊含多重主題,情感豐富而深沉:

  贊美滕王閣的壯麗與洪州的繁盛

  文章開篇即寫洪州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的地理優勢,再通過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描繪城市的'富庶與繁華;對滕王閣的描寫更是細致入微,從 “層巒聳翠” 的外部環境到 “披繡闥,俯雕甍” 的內部視角,展現出樓閣的雄偉與精美,字里行間充滿對眼前盛景的贊嘆。

  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與人生失意的苦悶

  王勃雖才華橫溢,卻因政治兩次遭貶,仕途不順。文中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等句子,既是對自己 “失路” 境遇的慨嘆,也暗含對現實的無奈。他以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等典故,借古代賢才的坎坷遭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卻又不愿沉淪。

  表達積極向上、堅守理想的人生態度

  盡管處境失意,王勃并未陷入消極悲觀。文中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等名句,展現出他不甘平庸、堅守理想的決心 —— 即使年老、窮困,也不會改變志向;即使早年時光流逝,晚年仍可有所作為。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讓文章超越了一般的宴游之作,更具思想深度與感染力。

  暗含對時光流逝與生命短暫的思考

  文章結尾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以王羲之蘭亭雅集、石崇金谷園的興衰為例,感慨美好的事物難以長久,暗含對時光流逝、生命短暫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價值的共鳴。

  藝術特色

  《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為駢文的巔峰之作,與其精妙的藝術手法密不可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對仗工整,辭藻華美(駢文的典范)

  作為駢文,全文以 “四六句” 為主,對仗極為工整,如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主謂結構對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并列結構對仗),不僅句式對稱,詞性也一一對應(如 “落霞” 對 “秋水”,“孤鶩” 對 “長天”)。同時,文中大量使用華麗的辭藻與色彩詞(如 “翠”“紫”“丹”“青”“黃”),讓語言極具畫面感,如 “飛閣流丹” 描繪樓閣的朱紅漆彩,“層巒聳翠” 展現山巒的翠綠生機,盡顯駢文的 “綺麗” 之美。

  用典精妙,意蘊深遠

  全文引用典故多達 20 余處,卻無堆砌之感,每一處典故都與情感表達緊密結合:

  用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感慨人生失意、機遇難得;

  用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化用《莊子逍遙游》中 “大鵬扶搖而上九萬里” 的典故)表達對未來的希望;

  用 “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為王羲之宴游之地,梓澤為石崇的金谷園)感慨盛景難再。

  這些典故的運用,既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又讓情感表達更含蓄、深沉,體現出王勃深厚的文學功底。

  寫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章先寫景、后抒情,景與情緊密交織:開頭寫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的清冷秋景,為后文的抒情奠定基調;中間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壯闊之景,暗含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嘆;結尾 “漁舟唱晚”“雁陣驚寒” 的寧靜之景,又與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的感慨相呼應。寫景是為了抒情,抒情又依托于寫景,做到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結構嚴謹,脈絡清晰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 “得天人之舊館”):介紹洪州的地理與滕王閣的由來,引出宴游之事;

  第二部分(“層巒聳翠” 至 “聲斷衡陽之浦”):詳細描寫滕王閣的壯麗景色與周圍的秋景,展現盛景;

  第三部分(“遙襟甫暢” 至 “不墜青云之志”):由景抒情,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與堅守理想的決心;

  第四部分(“酌貪泉而覺爽” 至結尾):表達對宴游的感謝與對未來的期許,收束全文。

  結構層層遞進,從 “景” 到 “情”,再到 “理”,脈絡清晰,邏輯嚴密,讓讀者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感受文章的情感與內涵。

  文學地位與文化影響

  駢文的巔峰之作

  在唐代,駢文雖仍流行,但多有 “浮艷空洞” 之弊。王勃的《滕王閣序》突破了傳統駢文的局限,既保留了駢文對仗工整、辭藻華美的特點,又融入了真摯的情感與深刻的思想,讓駢文 “言之有物”,被譽為 “古今駢文第一”,成為后世駢文創作的典范。

  推動唐詩的發展

  《滕王閣序》的語言風格清新俊逸,擺脫了初唐宮廷詩的靡麗之風,其 “意境開闊、情感真摯” 的特點,對盛唐詩歌(如李白、杜甫的詩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文中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等名句,更是成為唐詩中寫景的經典范式。

  塑造滕王閣的文化符號地位

  滕王閣因《滕王閣序》而聲名遠播,與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 “江南三大名樓”,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符號。后世文人墨客(如白居易、杜牧、蘇軾等)紛紛前往滕王閣題詩作文,形成了獨特的 “滕王閣文化”,而《滕王閣序》始終是其中最核心的作品。

  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

  文中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等名句,歷經千年仍被廣泛引用,不僅是文學經典,更成為激勵人們積極向上、堅守理想的精神符號,融入中國文化的血脈。

  拓展與積累

  易錯字詞提醒

  “潦水” 的 “潦” 讀 “lǎo”,不讀 “liáo”(“liáo” 指 “潦草”,與 “潦水” 無關);

  “驂騑” 的 “騑” 讀 “fēi”,不讀 “fěi”;

  “彭蠡” 的 “蠡” 讀 “lǐ”,不讀 “lí”(“lí” 指 “范蠡”,古代人名);

  “睇眄”(文中 “窮睇眄于中天”)的 “睇眄” 讀 “dì miǎn”,指 “注視、眺望”。

  相關文化常識

  節氣與季節:文中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中的 “三秋”,在古代除了指 “秋季第三個月”,還可泛指秋季(如《詩經王風采葛》中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地理名詞:“星分翼軫” 中的 “翼軫”,是古代天文學中 “二十八宿” 的兩個星宿,古人常用星宿對應地理區域,“翼軫” 對應荊州(今湖南、湖北一帶),洪州屬荊州管轄,故有此說;

  宴游贈序:《滕王閣序》屬于 “贈序” 的一種,是古人在宴游、送別時所作,用于表達感謝、感慨或勸勉,與 “送序”(如《送東陽馬生序》)相比,更側重寫景與抒情。

  對比閱讀推薦

  若想進一步理解初唐駢文與散文的特點,可對比閱讀以下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詩,風格清新,與《滕王閣序》的駢文風格形成對比);

  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同為初唐駢文,情感激昂,多用典故,可對比二者的藝術手法);

  范仲淹《岳陽樓記》(宋代散文,同樣寫名樓,同樣情景交融,可對比唐駢宋散的不同風格)。

【《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和賞析】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原文和譯文賞析08-11

《滕王閣序》原文和譯文及賞析01-09

《滕王閣序》原文和譯文賞析01-21

《滕王閣序》原文、譯文及賞析08-26

《滕王閣序》譯文及原文賞析08-26

滕王閣序原文譯文賞析11-08

滕王閣序原文和譯文08-08

滕王閣序原文和譯文10-10

《滕王閣序》原文和譯文10-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综合福利久久一级免费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欢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