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培訓方案模板集錦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訓方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培訓方案 篇1
一、培訓需求分析
。ㄒ唬┡嘤栃枨蠓治霰尘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產為核心業務,是中國大陸首批公開上市的企業之一。目前業務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經濟圈以及中西部地區,共計53個大中城市。在多年的經營中,萬科堅持“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的經營原則;實行快速周轉、快速開發,依靠專業能力獲取公平回報的經營策略。產品始終定位于城市主流住宅市場,主要為城市普通家庭供應住房,堅持快速銷售、合理定價,要求各地下屬公司樓盤推出后當月銷售率達到60%以上。同時,公司堅持規范經營,不追求高利潤率。隨著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銷售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如何打造一只優秀的銷售團隊,不斷提升企業的銷售水平,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面對20xx年房地產企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因此公司為進一步開拓市場,決定對在職的銷售人員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希望借助培訓使公司營銷人員提高營銷水平,提升營銷業績,推動公司更好更快發展。
。ǘ┡嘤栃枨蠓治鲈
1、從今近期的銷售業績看,部分銷售業績與預期的營銷目標存在一定得差距;
2、經過多方觀察,本公司雖然對銷售崗位的工作流程有明確的規定,但是銷售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嚴格按照工作流程進行,多余和冗余步驟較多,影響工作效率和工作目標的完成;
3、投訴電話數量增加,反應部分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沒有按流程走,程序錯亂。
。ㄈ┡嘤栃枨蠓治瞿康
通過此次培訓需求分析,與銷售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關于銷售崗位工作流程方面的'培訓需求,更好的幫助培訓,使得銷售人員充分了解銷售崗位的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流程,提高營銷水平,提升銷售業績,完成銷售目標,更好的為客戶服務,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ㄋ模┡嘤栃枨笳{查對象
1、調查部門: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
2、調查對象:公司銷售部的銷售人員
。ㄎ澹┡嘤栃枨蟮恼{查方式
在本次培訓需求分析過程中,主要以訪談的方式進行。
由于本次培訓主要是針對銷售崗位的工作流程,所以此次訪談提綱的設計主 要是圍繞工作流程,對在職員工進行訪談。主要是了解他們對已有工作流程規定的認知程度,并收集在職員工認為應該加強培訓的部分和環節。通過訪談提綱結果的分析,了解在職的銷售人員的工作流程與本公司規定的工作流程之間的差距,便于制定培訓內容和明確培訓的側重點,使得本次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嘤栃枨蟛牧蟻碓
1、員工檔案表與績效表
2、銷售人員的崗位說明書
3、訪談收集信息(訪談提綱見附表)
(七)培訓需求分析的時間安排
1、20xx年5月4日:準備工作,準備相關材料
2、20xx年5月5日—4月7日:設計并完訪談提綱
3、20xx年4月8日—4月10日:分析相關材料,撰寫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ò耍┡嘤栃枨蠓治鰣蟾
培訓方案 篇2
為了適應市場的不斷發展,調整適應其發展的市場策略,為了全面提升員工們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建立高質量,優服務的動漫培訓隊伍,讓新廣在同行中處于領先位置,從而達到提高新廣的知名度。
培訓目標
通過不定期的培訓,讓員工們提高自身的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每日保持飽滿的工作狀態,同時使員工們對自身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工作時有努力的方向,有追求的目標,最后能實現自我的要求。
培訓原則
在培訓的過程當中,需要明確的是:“為何培訓”“培訓什么”“培訓效果”
那么,培訓應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一)堅持實效性。部門員工培訓計劃表人力資源部屆時將會及時做好培訓后的記錄歸檔和效果的評估,并讓員工填寫自己感興趣的培訓內容,為人力資源部做好下期培訓內容提供考量。
二)堅持中心內部自主培訓為主,外委培訓為輔。
三)堅持培訓人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的落實到位。屆時人力資源部將會做好通知及其培訓時間。
培訓的內容
培訓內容由培訓師進行安排。在培訓的課程設置大致分如下的幾點:
一)新員工的培訓
主要是關于公司歷史、發展、制度、文化、崗位職責、職業著裝、職業操守、人際溝通、財務申請、報銷等方面的培訓。同時讓新員工談談自己入職感受及培訓心得。
二)職員的培訓
不同的部門培訓的課程設置需要有針對性
市場部:主要是面對生源,銷售的培訓則處于重要的位置。在銷售培訓方面:有銷售技巧、銷售心態、銷售禮儀、掌握消費心理、溝通技術、電話銷售技巧、客戶關系的維護等。
綜合辦/拓展部:著重于工作職責的明確,工作的配合,處理應急事件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不斷求新、保持飽滿的工作狀態。
培訓的方式:
由培訓老師靈活安排如:現場講授、分組討論、案例分析、游戲演練等等方式。
在培訓師方面主要有兩形式。
1:推薦教學部的史亮老師。主要源于史老師的前職工作就是培訓師,有豐富的培訓經驗,同時在中心的任職時間較長,了解中心的發展情況及其員工的詳細情況,更有針對性,有效性的進行培訓。
2:聘用外委培訓師。
外委培訓師有系統化,完整性的的培訓體系,能夠針對不同的需要做培訓,由此產生的費用也相對高一些。
培訓的后續追蹤
1、人力資源部屆時將會及時做好培訓后的記錄歸檔和效果的.評估,(《員工效果調查表》見附件)或是要求培訓后的員工們提交培訓感受。
2、做好培訓后期調查統計、總結,關注培訓的效果,交給上級審核。
3、對培訓表現佳的員工進行贊揚。
4、后期仍不定期的安排相關培訓活動。
培訓需要的支持
1、上級領導的審核及批準。
2、各部門主管的支持同配合。
3、教學部老師的支持-培訓師史亮老師的支持。
4、網絡部老師將相關的培訓信息放到網站上,做好前期的宣傳通知工作。
5、中心可將公司的相關考勤、績效考核做成小冊本子,人手一本,方便大家的閱讀。
培訓的對象
新廣人才教育中心市場部、綜合辦、就業拓展部及各部分領導,其他部門人員屆時另行安排。
培訓時間:
培訓時間安排初步定在12月份,利用周六時間。
市場部:上午10:00-11:30
綜合辦/拓展部:下午14:00-15:00
培訓地點:
演講廳
培訓方案 篇3
在油田的日常生產過程中要達到其持續穩產的目標需要配合相應的關鍵性科學技術相互依托,面對目前日益復雜的油田開采對象和現狀,油田的投資開發成本也逐漸增大,對油田的培訓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所以,完善油田開采的聚驅并提高油田開采的采收率是重點問題之一。如果要進一步確保油田的穩產持續發展,提高油田的開發效益和技術先進程度,就必須要加強培訓質量管理手段,推進技術指導和項目安排。面對當前油田廠存在的各項問題,筆者進一步分析并探討了如何加強培訓質量管理的具體措施和管理方向,提高培訓質量管理的工作效率。
立足油田培訓管理的重點發展目標,逐步完成思想觀念的轉變,嚴格按照油田培訓質量管理的工作重心。在實際的培訓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油田專業技術性,以人為本,加大對油田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員工參加的積極自主性,激發員工科技創新的思維能力,打造出具有科技創新型的培訓管理模式,構建一個油田持續穩產的專業性團隊項目。加強培訓管理質量,以油田的持續穩產、提高采收率、降低采購成本三個發現目標,培訓內容以科學技術研發、試驗考核、開采成果推廣三個方面,有效促進油田業的科學穩定的發展。
一、油田持續穩產發展的主要問題
1.油田水驅的區塊產量控制難度系數大
面對當前的油田水驅,沒有研發出較為科學的科技方法對其進行調整和治理,導致大部分水驅的含水量較高,嚴重影響了油田開采質量。例如,薩南油田開發區的水驅控水能力較差,雖然經歷了基礎井網、一至三次加密、聚合物開采等開采手段,仍使開采出的水驅的含水量高達92%以上,整個水驅的控水穩油能力差。當前,必須要研究出對油區的分布、精細進行精密的探測,提高穩油產量。
2.二、三類油層的開采技術缺乏
雖然我國的二、三類油層的儲藏豐富,但是沒有較為科學而先進的開采手段予以實施。所以,在油田的持續開采中必須要不斷研發出一定技術手段,挖掘出開采更多油驅的能力,提高采收率。
3.部分地區的油田開采工作系統性較差
過渡地帶的油田粘度高,開采量相對較高,但是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開采工作系統性較差,導致大大的降低了油田開采效率,降低了油田本應由的開采潛力。所以,必須要不斷的調整員工的工作量,對具體的操作性要求予以一定的調整,提高員工的工作實際效率。
4.污水處理等后續工作不完善
油田開采中必然要涉及污水處理、注水井洗滌、驅清防垢等工作內容,但是現有的開采技術中的相關技術善不完善。比如,沒有合理的污水處理技術,沒有先進的采出液體的處理手段,沒有合理的注水井洗掉手段和防偏磨的技術手段,嚴重影響了油田開采的順利開展。
5.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油田開采工作本身的工作環境較差,工作內容單一,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缺乏工作積極性。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較少,對員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度不夠,導致員工對于油田開采的操作性問題不會主動去研發出相應的技術手段,嚴重的影響了油田開采的`開采效率。
二、加強培訓質量管理的關鍵內容
1.三個重點研究重點:
三個目標:持續穩產、提高采收率、降低采購成本;
三個層次:科學技術研發、試驗考核、開采成果推廣;
五個技術單位:地質大隊、工程技術大隊、規劃研究所、試驗大隊、信息中心。
2.培訓管理的兩個方向
科研類項目:結合油田開采及生產的實際情況,針對當前制約油田生產的關鍵問題設立的科研項目,在培訓過程中立案研究。例如,深化聚驅的科技手段,加強油層精細程度的調整;提高二類油層的采收率;將復合油驅的開采技術作為油田穩產的重要支撐。
生產類項目:綜合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操作性、程序性項目,進行立案研究,不斷激發員工的研究積極性,拓寬油田開采的潛力。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融入復合油驅的開采理念,集中形成油驅接替技術。
三、如何加強培訓質量管理的探討分析
1.轉變企業管理理念
技術創新是油田企業開采的重點內容,不斷開拓油田開采思路,更新工作理念,同時按照以人文本的創新思路,堅持轉換傳統的人員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培訓質量,充分帶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員工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在培訓現場開展多媒體視頻模式培訓、案例研究學習、現場問答考核、分別建立學習小組模式,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的科學技術能力。
2.提升培訓的引導作用
在油田項目的培訓過程中,不斷介紹油田的基本屬性內容,掌握油田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引導員工具備合理而積極的工作態度。培訓質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學習效率,有助于其將培訓內容運用于實際的工作中,促進油田開采的工作效率。
3.明確油田開采工作目標
油田開采的研究核心是:不斷明確油田構造、儲層情況、油水分布特征、和經濟效率等,所以在培訓過程中不斷的明確油田開采存在的各項問題,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工作目標,牢固員工的工作職責,將每一項工作的都分布到個人,不斷針對性的研發出油田配套開采技術。加強員工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促進油田開采工作機員工的共同成長。
4.拓寬油田開采過程中的手段
針對油田的開采難度和特征,要推動精細油藏的開采技術性研究,同時對剩余油田的分布搜索手段進行調整和精細,加強對各油層的開發進行深度評估。在培訓過程中,推廣切實可行的油田開采案例,例如調驅的推廣可以有效的解決油田大孔道的封堵問題,可以提高程度油區的驅替進度。
5.科學設置培訓管理的課程內容
培訓管理工作必須系統化、實用化、全面性,在培訓開始之前必須要切實針對實際生產需要設置相關性的課程內容,確保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側重點。另外,需要對培訓的時間、內容、地點、授課方式和對象進行統籌安排,系統性的制定培訓管理體系。企業要做到對培訓工作的全程監督和支持,建立培訓工作的考核制度,促進培訓工作的全面順利開展。
四、結語
油田開采企業的培訓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在實際油田開發中的各項技術難題為核心,另一方面更要強化培訓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專業素質和責任心。通過完善的培訓管理和培訓考核體系,提升培訓管理的質量和整體水平,保證油田開采的技術依托,從技術方面確保油田開采的持續穩產。在培訓質量的管控方面需要做到培訓目標明確,培訓重點突出,通過靈活的統籌各工種技術性的培訓工種,做到以人為本,逐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在培訓過程中做到理論性指導、現場培訓實操、技能鑒定考核等項目提高培訓質量管理的效率性。
培訓方案 篇4
出品經營要善于及時地分析不同層次的需求欲望,才能開發出多種多樣的適應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新產品。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才能為顧客所接受。因此,制訂產品的開拓計劃:
一、 廚房與其它部門(營銷部、采購部、公關策劃部),緊密聯系,隨時了解市場信息的需求,對產品進行改進和開發。
1、 對菜品的營養、質量、原料、器皿的要求進行了解。
2、 對菜品價位、促銷手段、銷售量、廣告宣傳進行了解。
3、 對市場容量,顧客需求,消費心理趨向,對產品質量反映進行了解。
二、廚房將面對整體員工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全體員工為產品開發出謀劃策,并相應地建立合理化建議處理體系,對合理化建議進行有效獎勵,并使其制度化,提倡和鼓勵創新意識。
三、成立產品開拓小組,由廚房牽頭,有采購、營銷部門參與。根據市場信息,不斷研制開發新產品。
四、定期收集新產品開發建議書,通過評估、鑒定。制定新產品計劃任務書,通過試制、鑒定再研究產品的銷售與服務方式。
五、定期對員工進行崗位和技術培訓,對各班組廚師長、主廚進行評估、考核,根據地工作實績進行獎懲。
培訓方案 篇5
幼兒園暑期骨干班教師研訓方案設計:棋類游戲中觀察解讀兒童
研訓學科:幼 教(20xx省級教師發展中心評估資料)研訓背景:研訓組織者前期進行基礎調研,了解到本區中青年骨干教師在領域教學深度研究中、課題研究中、游戲組織與指導以及家園溝通中問題困惑較多,細致分析就是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存在缺失,尤其缺乏對兒童的深入了解、對兒童學習方式的深刻認識,教師觀察、解讀兒童的能力急需提高。
暑假期間,受訓者接受了第一階段研訓——圍繞觀察、解讀兒童的主題內容,他們聽了專家報告、專題講座,參與了微格教學、案例分析等形式的集中學習、交流。經過第一階段研訓,受訓者的理論素養得到提升、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為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進一步促進教師的教育行為轉換,開學后研訓步入第二階段——研訓將采取案例式、參與式、情景式等多種方式開展,組織受訓者參觀本區名園,觀摩本區名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課,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及互練互評等多種實踐活動。
研訓專題:(棋類)游戲中觀察兒童、解讀兒童
研訓目的:
1.通過自由探索、相互討論,了解觀察棋類游戲的獨特視角和目標。
2.嘗試根據自設的觀察目標,學習在棋類游戲中有目的的觀察并嘗試定性記錄。
3.主動投入參與式的教研活動,體驗獲得專業成長的快樂。
研訓形式:參與式培訓、體驗式培訓
研訓過程:
一、 熟悉載體資源,引出研訓話題(10分鐘)—棋譜
1. 以組為單位,自由探索,猜想玩法
2. 觀看棋譜規則,并用正確的玩法行棋
二、 設疑提問,教研員介紹觀察兒童的注意事項(20分鐘)—PPT和講義
1. 結合ppt和講義明確觀察的意義
2. 結合ppt和講義介紹觀察與觀察法的區別
三、 角色體驗,分享觀察中的經驗(20分鐘)—棋譜、骰子、紙筆和實物投影儀
1. 分組體驗,3人當兒童,3人當觀察者
2. 小組討論觀察記錄,整合成小組意見
3. 每組請代表介紹本組的觀察結果
四、 教研員結合觀察現場,引導學員學習有目的的觀察(25分鐘)—講義和現場記錄單
1. 結合匯報單,理清指出觀察與記錄的缺式
2. 教研員講解觀察實錄的評比要求
五、 運用所學到的觀察策略觀察兒童并嘗試完成實錄(20分鐘)—視頻、進校信箋和筆
1. 播放視頻,嘗試做好觀察實錄(觀看前1分鐘)
這是學員行為轉化的難點,要放慢腳步?梢圆扇》侄斡^看視頻的方式。
2. 結合學員現場記錄,教研員再次講評
3. 繼續嘗試記錄(觀看后2分鐘)
六、 分享本次研訓活動的心得、體會(10分鐘)—即時貼和筆
1.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分享
2. 在《自我介紹》上張貼各自的研訓心得
研訓后思考題:
1.根據所學的棋類游戲獨特觀察視角,探尋相應的指導策略。
2.以棋類游戲觀察為例,在益智區中尋找其他游戲,自設觀察視角。
參考書目
1.《幼兒園教育科研指南》張暉編著,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2.《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理論與實踐研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兒童游戲新論》邱學青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對一名“被拒絕兒童”在游戲中的觀察與解讀
走進童心世界,解讀教育真諦,離不開老師對兒童活動的觀察與思考。在游戲中,我對班上一名“被拒絕兒童”(孿生兄弟之一)的言行表現進行了跟蹤觀察,并試圖通過分析和解讀,進一步走近他。
一、背景簡介
我班有一對孿生兄弟——祝天成和徐天偉。他們來自于一個特殊的家庭:經濟困頓,父母長年在外打工,且媽媽患間歇性精神分裂癥,故兄弟倆一直由祖輩撫養至今。祖輩年事已高且文化水平較低,對這一對兄弟疏于教育,使他們一直以來表現出與同齡兒童不相符的心智:語言發展相對滯后,成為其與同伴交往中的一個障礙,影響了其社交能力的發展;心理幼稚的他們又常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如攻擊性強,因此更降低了其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造成同伴對他倆的厭惡和排斥。游戲時的他們有時沉浸在“二人世界”中打打鬧鬧,有時則是標準的“獨行俠”。
二、觀察札記
案例一:“恐龍園”的破壞者
情景描述:
最近班上開展著“動物”的主題活動,孩子們從家中帶來了許多恐龍玩具。平日缺少玩具的哥倆表現出了對恐龍玩具的極大興趣,經常把玩同伴的恐龍玩具。建構區里嘉豪、軒軒和辰辰正用積木搭建著一個“恐龍園”。徐天偉一邊弓著身子不停地張望,一邊輕聲自言自語,孩子們并沒人搭理他。于是,他找來一根長積木,放在胯下一蹦三尺高。臉上樂開花的他陶醉在了“騎馬”游戲中。
不一會兒,手里拿著玩具汽車的他在“恐龍園”入口蹲下,用力一推便將車開了進去,汽車正好停在嘉豪腳邊。嘉豪抬起頭瞟了一眼,將車又推了出去,汽車滑行到徐天偉腳邊,他拿起汽車沒吱聲就跑開了。
沒多久,他又回到建構區,只見他一手拿紙球,一手拿紙盤,側著身用力將手中的紙球向“恐龍園”中央扔去,但并沒引起大家的注意。緊接著他身子往后稍仰,右手往前輕輕一甩,手中的紙盤頓時飛落到建構區里。軒軒扭過頭,皺著眉小聲說:“干什么!”便轉過身去,而徐天偉則得意地咧開嘴巴笑了。
緊接著,他又拿來長積木,只見他踮起腳尖身子前傾,將積木伸到“恐龍園”中央輕輕一挑,一只大恐龍倒地,接著一排小恐龍也被殃及倒下,“嘩啦啦”,“圍墻”也隨之倒塌,建構區頓時一片狼藉。“哎呀,真是!”嘉豪站起身,用眼睛狠狠瞪了徐天偉一眼,氣呼呼地走開了。而軒軒環顧周圍,露出一副無奈的神情,躊躇了一會也離開了,隨即辰辰也離開了建構區。
徐天偉立即蹲下抓了一把恐龍,一溜煙兒跑了。
反思:
徐天偉被“恐龍園”吸引,一直在建構區逗留,表現出加入游戲的渴望。此時“自言自語”是想引起同伴的關注進而得到參與游戲的邀請,可惜正在專注游戲的孩子們并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或者說對他的存在“視而不見”。
無趣的他只好在一旁騎起馬“自娛自樂”,但是恐龍的誘惑使得他加入游戲的愿望愈發強烈并驅使他再次返回,并試圖通過努力加入游戲:“將小汽車開進去”是再次希望引起同伴的關注而得到邀請。但在孩子們的眼中他似乎就是個“隱形人”,他的心中逐漸產生了遭到同伴拒絕后的挫敗感。心有不甘的他開始了一系列破壞行為,直至整個游戲被他搞砸,孩子們中斷游戲,紛紛散去。
不被集體認同的孩子注定在游戲中成為不受歡迎的人,被主動邀請參與游戲是一種奢望。但孩子的天性使得他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流露出參與的愿望。不善言語溝通的他通過自身舉動進行了試探,試探無果后開始“挑釁”,以此宣泄內心的不滿。
案例二:稱職的小演員
情景描述:
在室外走廊,我們因地制宜地設置了“小舞臺”。自主選擇游戲區時,新增游戲受到了孩子們的青睞,我正引導他們進行角色的分配。萌萌自告奮勇當主持人,小雨和睿睿選擇了當演員。剩下最后一張游戲牌,“還有誰愿意做小演員?”我話音剛落,幾只小手“唰”地舉了起來?匆娦焯靷ゾo縮著胳膊將手低低地舉在胸前,我眼睛一亮,可當我注視到他的臉時,他的手突然又彎了下來,準備縮回去。于是我立刻說:“有一個小朋友很想參加,今天就請他吧!碑斨辣徽埖娜耸钦l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了聲:“啊!”我聽出了失望和不屑,看來我的選擇很出乎他們的意料。
主持人安排韻第一個節目是舞蹈,由小雨和徐天偉一起表演。他倆表演得特別賣力,不斷揮舞著手中的彩帶,蹦來蹦去。在一旁當觀眾的我帶頭鼓起了掌:“表演得不錯!加油哦!”隨即小觀眾們也跟著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緊接著徐天偉表演了第二個節目:雜技“扔球”。只見他拿來兩個鋼圈,一字排開,蹲著一手拿一個塑料球對準鋼圈往里扔去,小觀眾們被他的“創意”表演逗樂了,都鼓起了掌,見此情景徐天偉咧開嘴巴笑著!叭グ亚驌旎貋!”萌萌指著滾走的球命令道。徐天偉立刻跑過去將球拾了回來。
游戲評價時,孩子們紛紛發言:“今天小舞臺有了新節目!鳖nUf!皩,徐天偉還表演了雜技!薄拔乙灿X得挺好玩的!泵让妊a充道!笆前。裉煨焯靷サ谋硌萁o大家帶來了很多快樂,游戲也變得更精彩了。是嗎?”我不失時機地加上一句。
反思:
平時很少看到徐天偉主動表達參與活動的愿望。在案例中,他主動表達了想參與游戲的愿望,當發現我的注視后“伸直的手突然又彎了起來”,顯示了他的不自信。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因為寬松的游戲氛圍能帶給孩子們輕松的心理狀態,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更容易摒棄成見,融為一體。于是我適時發揮了主導作用,積極為他創造了參與游戲及展現自我的機會。
游戲中,他的言行與平時判若兩人。他的'投入和專注,和同伴之間的積極配合,都表明了一點:和同伴游戲充分激發了他內隱的熱情,使其獲得了積極情感體驗,體驗到了被同伴認可的快樂和滿足。
案例三:搭公園
情景描述:
戶外走廊土,孩子們總喜歡聚集在一起搭建公園、游樂場等。戎戎、瑞瑞、小凱三人正在建構區忙碌著,一座“公園”漸漸成型。不遠處,徐天偉一個人孤單地搭著積木。
不一會,戎戎站起身來看著作品,嘟著嘴皺起了眉,當他掉過頭時看到了徐天偉快搭好的“公園”,他走到徐天偉旁邊蹲下,仔細觀察起來。這時,另外兩個孩子也湊過來。“嗯——”瑞瑞說:“這個搭得還不錯!”“我們跟他一起玩吧!”“這兒可以這樣搭……”小凱則迫不及待伸出手拿起積木搭起來。
正搭著,“嘩啦!”徐天偉的手碰到了“圍墻”,幾塊積木散落開來。只見他皺起了眉,臉上露出懊惱的神情。“沒關系,不怪他的。”瑞瑞抬起頭看了看說。“對,他又不是故意的。”戎戎加了一句。接著他們一起修補起“圍墻”,游戲在平和的氛圍中繼續著。
反思:
一直以來已經習慣了單獨游戲的徐天偉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中,專注而投入。無意中孩子們發現了他那獨特的“作品”并被吸引過來,主動要求加入“獨行俠”的游戲,和他共同合作。當徐天偉無意將“圍墻”碰倒后,孩子們并未責備和刁難,而是寬容和原諒了他。從“拒之千里”到“主動加入”,在游戲中,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和“獨行俠”之間的鴻溝正在悄悄消融。
三、解讀與啟示
在案例一最后得到恐龍的徐天偉看似滿足,但這只是一種基于物欲的消極滿足,其實并不能彌補其內心對歸屬感、認同感的渴求。“消極滿足”背后體現的是一種無奈,只會加劇其行為的異常和情感的扭曲,讓他在缺少歸屬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而在游戲中形成的這樣一種“需要一被拒絕一挑釁一消極滿足”的行為如果固化成為一種行為模式,必定會加劇其同伴關系的緊張,使其成為集體中的“邊緣兒童”,長此以往會嚴重阻礙其社會性正常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人生來對歸屬感的需要促使他主動接近同伴,但是卻常遭到同伴的漠視和拒絕。如何讓徐天偉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享受快樂,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呢?筆者認為要讓同伴認同并接納他,游戲其實是一個絕佳的平臺和紐帶。
1.“被拒絕兒童”在群體中地位是低下的,同伴對他們的印象已成“定勢”,要讓狀況得到改觀,須引導孩子們對其外在行為逐步認可。游戲是假想的世界,游戲又是真實的,在這個濃縮的社會里,通行著孩子自己的一套準則。想要進入這個社會,孩子就必須遵守約定俗成的準則。對游戲的興趣會使他們心甘情愿服從角色和規則要求,加強對自己的約束。如在案例二中徐天偉的行為就表現出了較好的自控性。因此教師要為孩子創設豐富、溫馨的游戲環境,為其提供融入集體的有利平臺。
2.針對他們在游戲中易被同伴排斥的現象,教師應適時發揮自身的“助推力”,積極為其創造參與游戲的機會,以自己寬容、信任的心態感染其他孩子,用肯定、接納的行為給孩子們做榜樣,營造接納、支持的氛圍。
3.關注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給予積極反饋。教師應在游戲中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幫助其提高語言及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其用適當的方式與同伴交往,從而使其在游戲中獲得較多的積極情感體驗,為今后其人格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在游戲中看到他行為積極投入,表現出較強角色意識和自控能力時,教師因勢利導的肯定和表揚,同伴的認同和追隨都會引發其對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愉悅體驗,進一步增強自我意識,從而在游戲中更好地調整自我行為,并將這種行為模式延伸到與同伴的日常交往當中,逐步改觀同伴對其固有的印象,樂意敞開心扉接納他,使“獨行俠”融入群體,不再孤獨。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好玩的孩子——記一次區域游戲
星期五區域活動前,我找亮亮小朋友和我合作玩擲骰子游戲,并把這新游戲介紹給大伙。玩法為:兩人玩。每人手持一支筆、一張記錄紙(白紙),一個紙制的六面體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有一個數字(1~6)或為1~6的圓點、數量1~6不等的物品圖,準備好這些,游戲開始。甲乙兩人以“石頭、剪子、布”定出勝負,由勝者先擲骰子,用筆在白紙上記錄剛剛擲出來的骰子朝上面的數字,如是“6”,就在紙上寫下數字“6”,接著由另一方擲骰子,同樣在自己的白紙上記錄擲出來的數字,如:“4”,那么6和4比大小,擲出數字6的人就在該數字后面打一個“√”,游戲繼續下去,直至游戲結束,看誰紙上的“√”多,誰就獲勝,到老師這兒領一份獎品“一個小紅花貼紙”。
由于是新游戲,加上有貼紙的誘惑,因此人氣挺旺的,這一次有詩媛、亮亮、雅雅、子劍、光光等8名幼兒進入,平常冷清的數學區由于操作材料的更新頓時熱鬧起來。我從游戲的合作者慢慢變成了觀察者,從孩子們的記錄情況來看,能力不一的孩子記錄方式不一,針對雜亂無章的幼兒,發現這張紙很不夠用,一會就記錄慢了,需要換紙了。我提問:“你這么記錄,這張紙很快就會記不下了,想想看,怎樣記錄方便又看起來清楚呢?”我繼續觀察著,突然發現能干的幼兒了,于是我把晞晞的記錄紙給大伙看,并說:“晞晞把這張紙分成了三大豎格,寫數字時一個對著一個,看起來真清楚!绷亮梁脱叛乓豢淳蛯W會這么記了,過了一會兒,亮亮的記錄方式又遞進了一層,他往大豎格里添上了幾條橫線,這不就成了一個一個小方格,成為了表格式的記錄,嘩!亮亮真可謂舉一反三哦,我不禁為他喝彩。個別孩子也就依樣畫葫了。
記錄方式的演變圖:
1.游戲開始時的記錄
2.能力強的幼兒(晞晞等)的記錄方式
3.游戲末的記錄
孩子們從剛開始的雜亂無序的記錄到有序記錄再到表格式的記錄,記錄下了他們的游戲情況,也記錄了他們探索、學習的過程。他們在游戲中探索學習,并在解決問題中發展自己的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我做好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觀察者,適時啟發他們,發揮同伴同化的功效來,讓個別幼兒對數字6的錯誤書寫在同伴的影響下糾正過來。巧妙借助幼兒同伴的記錄紙示范,遠比老師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效果佳,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去探索、體驗、發現,在實踐中滿足了他們的探究欲,初步發展了他們的統計能力。
骰子游戲還有好多種玩法,上面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相信我班的那些鬼精靈一定會發現更多、更好玩、更有趣的玩法來。
幼兒園觀察記錄――一名大班教師的建構區日記
我班幼兒很喜歡到建構區游戲,搭建水平也比較高。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興趣。挖掘幼兒潛能,我引導幼兒和同伴一起設計草圖,然后按照草圖進行搭建。在搭建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習、運用和鞏固了數、量、形、比例、對稱、力等相關概念,發展了空間知覺,而且培養了做事的計劃性、目的性以及同伴間的合作意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月9日
今天參加建筑游戲的是尤尤和永基,這是兩個建筑能力非常強的孩子,但是兩個能力強的孩子合作能力較弱,經常發生爭執,誰也說服不了誰。
我在游戲開始時對他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你們要先一起商量,設計一座立交橋,然后再搭。”兩個孩子在協商后設計出了一張四層立交橋圖,遮擋關系表現得非常清楚,并估算了大概需要什么形狀的積木,需要多少塊?吹絻蓚曾經互不相讓的孩子能在一起認真地商量和設計圖紙,我非常高興。
在搭建的過程中,兩個孩子遇到了難題:設計的四層橋太難搭了,因為沒有足夠數量的四種長度的積木做柱子,于是他們調整了計劃,改建了一座兩層立交橋。但是底層橋只是在地面上圍成了一個類似圍墻的形狀,既沒有高度又沒有路面,兩個孩子并沒有發現這一問題。我覺得今天對他們的挑戰已經很多了,就暫緩了這個問題的提出。
搭建結束后,兩個孩子邊數自己實際用的積木數量邊對照自己的估算數量,發現相差很多,有一點失落。我鼓勵他們道:“事先想出需要積木的數量太難了,你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設計圖搭建出自己的橋就已經很棒了,你們在搭建時發現了什么問題?”
兩個孩子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想要指揮燈、交通標記,這樣才像真正的馬路!
活動區結束時,我請他們與其他孩子分享今天的游戲經驗,其他孩子看到他們的設計圖也非常感興趣,表示自己今后也要先設計再搭建。美工組的小朋友答應明天為他們制作指揮燈和交通指示牌。
5月1 0日
今天來建構區游戲的是可可和晨旭,他們設計的是一室兩層的立交橋,也表現出了遮擋關系,但是路線被遮擋后就不能順暢連通了:原因是遮擋前的線路與遮擋后的線路發生了錯位,使得這座立交橋的馬路不十分順暢。他們的設計圖雖然比尤尤他們的簡單,但是有自己的特色:立交橋的拐彎有變化,有一個是直角,其他的角度是弧形。
由于設計圖簡單,所以搭建起來就比較容易,他們在搭建過程中,也是把地層橋貼著地面搭,但是他們把積木放平了。這樣就形成了可以跑車的馬路。
游戲結束后與小朋友分享時,我引導幼兒關注:“今天馬路有什么變化?”小朋友們說:“今天的馬路平。”“今天的馬路寬,可以跑車!焙⒆觽兪艿搅丝煽珊统啃竦膯l,表示自己今后搭馬路時也要把積木放平了搭,車在這樣的馬路上走會更安全。
有的小朋友提出:“你們把美工組幫助做的交通指示牌放在路中央了,這樣會發生危險的!庇谑呛⒆觽冇忠黄鹩懻摿私煌ㄖ甘九茟摲旁谑裁吹胤。
5月1 1日
今天來建筑區游戲的是新字和京文,這兩個孩子建筑能力中等,但是做事認真細致。游戲結束后,我驚喜地發現,他們的建筑學習了前面小朋友的優點。避免了前面小朋友的不足,我們在前兩天重點討論的問題,如搭路面時要把積木放平、交通指示牌應放在路邊等,他們都注意到了,看來這是兩個善于向別人學習的孩子,懂得從別人的教訓中吸收經驗,這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5月12日
今天來游戲的是懷瑾和雨江,他們的設計圖比較新穎,是一座單層的立交橋,但是這座橋比較長,拐彎也比較多,有6處,而且路面寬窄不同。
看到設計圖時,我以為路面寬窄不同是因為孩子的小手肌肉動作發展得不夠好,不能把線條畫得平直以保持同樣的寬度,但當我看到兩個孩子的搭建結果后,我明白了,他們就是想搭一座道路有寬有窄的橋。兩個孩子在搭建路面時,有的路段選用兩塊積木并排搭,有的路段只用一塊積木搭建,這樣就形成了有寬有窄的馬路。
游戲結束后孩子們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他們高興地說:“兩塊積木搭的馬路可以并排跑兩輛車。”“兩塊積木搭馬路。就有回來的路了!薄皩,一塊積木搭的路只能往遠處跑,沒有路再跑回來。”
孩子們的發現也令我振奮,看來他們在相互啟發下又有了新的提高。
5月1 3日
因為沒有足夠數量的、不同長度的積木,孩子們要建造真正雙層橋的愿望(底層橋也架高不再平鋪在地面上)一直沒有得以實現。
我提醒孩子們帶一些輔助材料來當橋墩,他們帶來了較多的大薯片桶和較少的露露桶。我想他們在帶材料時還是經過思考的,因為他們想把橋架得更高,所以較多帶來了較高的“橋墩”――薯片桶。但游戲時孩子們卻很少用這些自己帶來的“橋墩”,這使我很苦惱。
今天我偶然來到大一班,發現大一班的小朋友在用露露桶做橋墩,而且玩得很開心。我很受啟發,馬上請我們班的一些孩子參與到大一班的游戲中,希望他們也能從中得到啟發,這樣露露桶、積木、薯片桶正好作為三種不同高度的“橋墩”,可以滿足孩子們搭建多層立交橋的愿望。
希望孩子們能從今天與大一班孩子的游戲中受到啟發,更好地運用不同的材料。
5月1 6日
對于建筑能力強的幼兒來說,總是按照自己設計的圖紙搭建有些簡單了,導致這些孩子的建筑水平停滯不前,于是我給他們提出了新的挑戰:按照現成的圖片搭建。
今天,尤尤和永基就在按照一張非常漂亮的立交橋圖紙搭建,由于難度較大。他們只是搭建了設計圖中的一個角落。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采取了一些解決方法:搭建雙層橋需要較高的積木做橋墩,他們沒有找到適當的積木,也沒有選擇薯片桶,而是把兩塊積木拼在一起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高度;他們想搭建較緩的坡度,但是選擇漸漸變矮的橋墩沒有成功,于是他們沒有把橋面直接接到地面,而是把高架橋的橋面與低架橋的橋面接在一起,達到了較滿意的緩沖坡度。
看來,對于建筑能力較強的幼兒,對他們適當提高建筑難度,能更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但這并不等于要求所有的幼兒都達到這個水平,針對不同幼兒的建筑水平,教師要給予不同的指導。
5月1 7日
今天,我邀請大一班的小朋友和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參加建筑游戲,孩子們的游戲興趣更高了,他們在沒有設計圖的情況下邊商量邊搭建,合作水平又有了提高。
這次孩子們在搭建的過程中選擇了用薯片桶當高架橋的橋柱,并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薯片桶太輕容易倒!拔覀兇盍艘蛔鶒鄣箻。”他們說。我及時提問:“為什么用薯片桶搭的橋愛倒?怎樣才能不倒?”孩子們忙著搭建,沒有太關心我的問題,只是更加小心地走路、拿積木,靠自己的小心保持大橋的穩定。他們用薯片桶、積木、露露桶這三種高度的物品做高架橋的橋墩以保證高架橋能漸漸變矮與地面相接。
由于高架橋已經用了較矮的積木和露露桶做橋墩,用什么做低架橋的橋墩又成了一個難題。孩子們在商量后,還是選擇了用積木當橋墩,這次是把積木放倒了用積木的側面當橋墩。但又出現了新問題:孩子們想讓自己的低架橋也能漸漸變矮,與地面自然銜接,但是沒有更矮的積木做橋墩。在探索一番后,他們選擇了用積木當橋墩,這次他們把積木放平墊在了路面下,這樣無論是高架橋還是低架橋都有了不同的高度,都有了較緩的坡度與地面相接。
游戲結束后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怎樣讓薯片桶變得更結實,他們提出可以在桶內加一些重物,以保持薯片桶的穩定。
教師作為觀察者――逸事觀察和目標兒童觀察
所有教師都是兒童的觀察者,觀察是教師采取其他任何行為的基礎。觀察能夠為教師提供有關兒童的理解、興趣和需要的信息;提供理解個別兒童需要的線索,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是課程發展的基礎。同時,觀察也能夠幫助教師決定是否、以及如何與兒童進行互動以促進兒童的活動。
佚事觀察
一群積極參與著各不相同活動的兒童,在一天的不同時間和場合,經常會發生一些有趣而又重要的事情。教師如果在特定的時間進行觀察,實際上會遺漏很多重要的信息,運用佚事記錄系統就能夠捕捉到這些信息。
為了便于進行佚事記錄,老師應該隨身攜帶一個便簽本和一支鉛筆。每當記滿了一張便條,就把它撕下來貼在便簽本的背面。最好在便簽條的一面做記錄,這樣,如果需要把這些信息與家長交流,就可以把這些便簽條完整地復印下來。通常,在每條記錄下要標上日期,在半日或整日的活動之后,將這些記錄歸檔,放到相應孩子的檔案袋里,按照他們在不同方面的發展進行分類。有時,還可以設計一個特定的內容欄目進行觀察,例如幼兒自發的問題解決行為、攻擊性行為的發生等。
做記錄時,要盡可能用描述性的口吻,客觀地詳細地記錄(不去解釋兒童的行為)。
下面是兩個充分與不充分的例子比較:
不充分的描述
比較充分的描述
小芳在玩積木,她數到了10。
小芳把十塊積木垂直地搭起來,并且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數到了10,她對著第一塊積木從1開始數,當她放下一塊積木的時候就接著數下一個數字。
寶寶在收聽角忙活了10分鐘。
寶寶在收聽角用了大約10分鐘時間帶著耳機聽“三只小豬”的故事,他邊聽邊看著書,同時大聲地把字詞讀出來,并在正確的時間將書翻到下一頁。
下面是兩個客觀和不夠客觀的例子比較:
不客觀的描述
比較客觀的描述
莎莎對畫小豬很有熱情。
莎莎一邊唱歌一邊畫小豬,每當她在小豬的臉上添上一筆,她都會笑起來。
娜娜在戲劇角顯得非常憂郁,她和其他孩子相處得并不好。
娜娜眉頭緊鎖地坐在戲劇角里,手里緊緊地握著“珠寶盒”。每當有小朋友向她要“珠寶”的時候,她都轉過頭去不答理小朋友。
需要記住的是,你所做的記錄要能夠讓那些不知道具體情境、不了解那個孩子或特定事件的人(家長、教師同伴或園長、主任等)清楚和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
佚事記錄的價值在于它不僅能夠提供兒童活動的即使畫面,而且還可以使教師通過逸事記錄獲得關于兒童發展的長期積累的信息。教師必須在每天下班之前抽出時間或每兩天規定一個時間對這些記錄進行歸檔。還必須定期抽出時間來閱讀檔案里長期積累下的信息。最好每周設計課程的時候閱讀這些記錄,記錄里提供的信息可以為設計和擴展活動提供新的思路。每隔兩到三個月要閱讀一次記錄,這樣能夠看到每個孩子在這段時間里的發展變化。
為了保證對每個孩子都做記錄,還要在歸檔時記錄每個孩子在每個類別的記錄總數。這樣會發現那些被忽視了的或關注不夠的孩子,并及時補充對他們的觀察。
與家長分享這些記錄,也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情況。
目標兒童觀察
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如10分鐘,集中觀察某一個孩子及其行為表現,從而獲得對這名兒童游戲活動、社會性交往和行為方式的深入認識。很多教師進行此類觀察、并將觀察信息添加到兒童的檔案袋中去。這樣做能使教師不斷加深對兒童的認識。這種方法尤其有助于教師獲得對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兒童的認識――這些兒童既不特別搗亂,也不特別活躍,因此可能不會成為教師逸事記錄的關注點。
這一技術包括對某一兒童進行10分鐘的流程記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記錄下兒童全部的所作所為而不做任何評價。同樣也需要盡可能地捕捉到兒童的語言。在進行這種觀察記錄時,可以按照記錄紙的寬度,將記錄紙分成相等的兩塊區域,在左邊記錄下兒童的行為,在右邊記錄下兒童相應的語言。教師還可以把記錄紙分成十個相等的空格,把兒童每分鐘的行為表現記錄在相應的空格里。可以把教師縮寫成T,把兒童縮寫成C,用箭頭表示“對某人說話”。例如,“TC你好”就代表兒童對教師說“你好”。
如果將有效的目標兒童觀察和逸事觀察同時進行,對兒童的記錄和了解會更加清楚。
幼兒游戲中教師的“介入”與“不介入”
教師“介入游戲”的時機問題是有效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因素,“介入”與“不介入”只在一念之差。如何在幼兒需要幫助或不需要介入時作出正確的判斷,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介入時機的適宜性問題是一線教師最難把握的,為此,我園組織了教研活動,以案例剖析的方式來分析教師運用“介入”策略的適宜性。
案例描述
案例一:大班醫院游戲
幼兒先進行分工(佳燁是看護、大寶是病人、鑫鑫是醫生),再布置游戲環境(用小椅子搭圍墻、病床)。這時,教師走過來對幼兒說:“別忘了把醫院的圍墻圍起來!”說完就走了。(介入一)幼兒布置完場地、準備好了器材,游戲正式開始了。醫生給病人開了刀,看護非常細心地給病人喂藥、打針,為病人蓋好被子。這時教師又走過來說:“佳燁,你在給病人蓋被子?真細心!”(介入二)教師第三次再來到醫院游戲時,正遇到醫生與病人大寶發生了爭執,醫生要求大寶出院,因為又有新的病人要手術了,而大寶認為自己剛做完手術還不能出院。雙方互不相讓。教師說:“你們認為剛做完手術的病人能馬上出院嗎?如果不能,一般是怎么處理的?”(介入三)擔任看護的佳燁說:“還不能出院,還要進行觀察。”“那應該在哪里觀察呢?”“在病房里,可以轉到普通病房!苯處熣f:“那你們就去準備吧,需要什么幫助請來找我!”于是,幼兒就從旁邊搬來了幾把小椅子又搭了一
個床位,把病人大寶轉入了普通病房,游戲繼續進行。
案例二:中班娃娃家游戲
小菲和吳冰分別擔任了媽媽和幼兒的角色。游戲開始后,他們每人拿了一盆“水果拼盤”的操作材料各自進行操作,對外界的干擾不聞不問。游戲時間過半,教師發現兩人始終沒有說過話,也沒有離開過娃娃家,就說:“媽媽,你家的孩子該上幼兒園了吧!需要我給你送去嗎?”媽媽還沒答話,孩子卻先回答說:“我不去!”媽媽看了看孩子,繼續操作“水果拼盤”。過了一會兒,教師又走過來說:“媽媽,理發店開張了,你去嗎?等一下我來約你!”扮演媽媽的幼兒并沒有回答。教師隨即出去,回來時手里提著一袋菜說:“媽媽,我給你們買了些菜回來,你們需要嗎?放哪里?”幼兒一概不理,還在專心致志地操作著“水果拼盤”。
案例分析
案例一、二中,教師“積極”介入,對幼兒游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介入過于頻繁,對幼兒游戲造成了無意義的干擾。
案例一中,教師對幼兒游戲的前兩次介入都是無價值的,因此我把它列為無意義的干擾。當幼兒在有目的、有計劃地玩游戲,沒有遇到困難,沒有違反規則,更沒有任何求助行為時,教師的前兩次介入沒有實際意義,反而對幼兒游戲的發展產生了干擾性影響。為什么幼兒游戲中常常會出現教師的無意義介入?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太習慣于幼兒的求助了,當幼兒自主地、投入地玩游戲時,教師往往由于不習慣或者無所事事,以至于會不時地介入,對幼兒游戲造成干擾。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不適宜性和缺乏耐心及盲目性也是原因之一。盲目地介入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也會影響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及與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更會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賴或者反感。
案例二中,對于教師多次執意的介入,許多人都會問為什么。請聽教師的回答:“幼兒太專心于操作‘水果拼盤’了,都忘記了自己‘媽媽’‘孩子’的身份,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行為,游戲過程中兩人也沒有進行交流,我想通過提示或介入使幼兒獲得更多的交往經驗!
可見,教師以理想的游戲模式束縛了幼兒自由游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游戲是實現幼兒
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對于情感、知識、技能等目標,我們都能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來實現。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并不是每一次游戲都能達到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的理想教育的目的。案例二中出現了幼兒專心操作“水果拼盤”而暫時忘卻了娃娃家“媽媽”“孩子”的身份和角色職責的現象。教師一次又一次地介入幼兒游戲,實質上已構成對幼兒游戲的干擾,也失去了進一步了解幼兒需要的機會。
解決策略
在介入幼兒游戲時,我們怎樣做才能給予幼兒真正的幫助?實踐證明,生硬、執意的介入會引起幼兒的反感,從而導致幼兒無法從游戲中獲得愉快體驗;運用隱性的、間接的介入策略可能會對幼兒有所幫助。
策略一:運用間接的語言提示
當幼兒的游戲遇到了困難而又無法解決,可能會導致游戲情節停滯不前。如果教師的介入能促使游戲繼續開展、游戲的情節獲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適宜的。如案例一中,幼兒對于“開完刀”的病人如何安排出現了爭議。教師并沒有直接的提議,而是及時捕捉到了幼兒的需要,運用了間接的語言提示:“剛做完手術的病人能馬上出院嗎?”“該在哪里觀察呢?”幼兒在得到教師的語言提示后,馬上找來替代物小椅子,并一個一個拼成床位,把病人轉入普通病房,醫生馬上給一位新的病人開刀。教師的介入滿足了需要幫助的幼兒進一步拓展游戲情節的需要,是適時的、也是適宜的,更是一種支持性的介入,而并非是干預性的。
策略二:借助材料提供
案例二中,幼兒出現了對某一事物特別關注的現象,而且偏離了教師提供材料的初衷,“水果拼盤”沒有起到增強各個游戲區相互交流的作用,反而吸引了幼兒的注意,使他們忘卻了自己角色的職責,在那兒專心致志地操作。其實這種情況在幼兒的活動中經常發生,也是幼兒給教師的某種信息。只有把握這種信息,教師才能進一步指導幼兒游戲。作為
教師,應該暫時放棄直接干預游戲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幼兒游戲意愿的基礎上提供更多的、更豐富的操作材料,并配合“跟蹤性觀察”的方法,來了解有多少幼兒關注“水果拼盤”這個材料,關注的程度怎樣,都在進行怎樣的操作等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作品展示、交流等方法,引導幼兒在排列方法等技能上從縱深處發展,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幼兒創新游戲、拓展游戲的愿望。游戲是幼兒喜歡的自主性活動,在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里,教師的“介入”與“不介入”都應尊重幼兒的意愿,支持幼兒的游戲行為的意念,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名“不速之客”。
【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培訓方案2022入門培訓方案10-19
培訓機構培訓方案09-20
關于培訓方案策劃培訓方案及計劃03-15
培訓的方案11-11
培訓方案02-12
培訓的方案03-13
培訓班培訓方案03-06
培訓方案策劃05-26
簡單的培訓方案08-25
生產培訓方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