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面向教育的個體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面向教育的個體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暑假里,拜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教育的宗旨是讓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一個孩子從6歲進校園,到12歲離開小學,他在學校能獲得什么培養什么,知識和思維,習慣和能力,而這一切是通過什么樣的路子呢?課堂學習、生活實踐、死記硬背、試題累加、社團浸染,教師在其中扮演的是講授和練習的角色。很多教師知道學習是有規律的,成長有特點,個體是有差異的,知道學習的有效規律,且在教育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我們所面對的個體問題呢?所以我們要學習有關兒童成長的心理生理知識。
一直以來,我們喜歡站在教的角度設計課堂,按照教學進度確定學習任務。其實,我們應該首先理清學生的學習過程,讓“教”先退避在一邊,把“教”先剝離出來,設身處地弄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起承轉合,何處山重水復,何時柳暗花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教師應該是鼓舞著,讓學生始終有不竭的學習動力;教師應該是欣賞著,讓學生在欣賞的目光下,變得自信陽光;教師應該把學生捧在手心,讓學生像是躺在媽媽的懷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攀上屬于自己的峰頂,讓學生一次又一次體驗成功。
當然,應該親近的遠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學應該更加開放。打開教師的窗子,扯一塊西山的蒼翠;推開學校的大門,與學生一同跨入時代的高鐵;鏈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園。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舞臺,只有我們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廣大、多元的學習舞臺時,他們的未來才值得期待。
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應該是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如果我們能夠把更多聽課的時間用到老師們關于課堂設計的討論之中,也許發生在課堂里的教學會有著老師們更多的智慧。
一個老師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和生動的情節,那他或她的學生也學會了在傳遞中去愛生活。
一個老師愛教育,那他便會帶著對職業的崇敬和神圣來對待職業中的每一個孩子,孩子既是我們工作的對象,更是和我們同走幸福職業路的伙伴,一個問題學生的存在就意味著我們有提升功力的機會了,教師應該是領著薪水做慈善事業的人。
一個老師愛學科,在他眼里,他是為學科而存在的學習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學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個老師愛學生,他知道,學生是一朵朵來自不同家庭的花苞,早開晚開不開都是個體的存在,他們在這個土壤上,不是來遭受歧視和統一的修剪,他們需要的是適合自己呼吸系統的氧氣和水分,承認個體差別,才會有個體教育的眼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煥發自我潛能,發揮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自我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真的贏了”。這是李希貴校長的管理體會,我想,《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為創建讓孩子們向往的理想學校而努力。
【幼兒教師面向教育的個體讀后感】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教育寄語03-11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感言01-07
個體收入證明04-26
個體雇傭合同09-09
霸道的潤潤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范文08-28
《彼岸的教育》讀后感04-11
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8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文03-02
個體戶離職證明05-10
個體戶收入證明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