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了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從而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了解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分析林沖思想性的發展變化和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在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上,應當突出心理活動的描寫。
教學時數 :
3教時。
第一教時
作者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約1 2 9 6 ─1 3 7 0 ) ,錢塘( 杭州) 人,曾中元朝進士,在錢塘做過兩年官,因與當道不合,棄官閑居在蘇北故鄉。代表作《水滸》。《水滸》是一部著名的描寫農民革命的長篇小說,作者是在民間故事、話本、雜劇等集體創作的基礎上再創作而成的。
情節結構:
第一部分( 引子,第一自然段) :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包括插敘和林、李對話。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點明林沖與高俅的尖銳矛盾,說明林、李親密關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圖報的伏筆。
第二部分( 開端,2 ─5 自然段) : 陸虞候密謀害林沖。
矛盾的展開:
林沖刺配滄州后,高俅派陸謙追蹤而來,密謀策劃,新的沖突醞釀。沒有平鋪直敘,設置懸念,沒有交代來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過李小二夫妻的觀察,寫出來人的鬼鬼祟祟,再寫林沖根據李小二提供有關來人的身材、相貌、年齡等分析斷定是陸謙, 使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林沖買刀尋敵,矛盾進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發展,6 ─9 自然段) : 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第四部分( 高潮和結局,1 0 ─1 2 自然段) : 風雪夜山神廟復仇。
【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市教學設計參考模板03-20
高中語文《庖丁解牛》教學設計02-24
高中語文《荷花淀》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1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高中語文教學之導學案教學初探論文03-19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